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会场全景
与会代表
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发言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包思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地区,外接俄蒙、内联八省、紧邻京津,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逐步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面向未来,内蒙古将走进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谱写服务全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时代画卷。
      一、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不断开拓国际贸易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自治区成立初期到1970年12月,内蒙古主要贸易伙伴不足10个国家,目前贸易伙伴由1980年初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60多个。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01亿美元,增长731.3倍,年均增长 19.0%。其中,外贸出口由1978年的0.1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44.71亿美元,增长403倍,年均增长17.1%。2017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贸易形式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以易货贸易、委托外省代理出口为主,转变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等相结合,以自营出口为主,贸易形式进一步多样化。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内蒙古对俄蒙贸易不断扩大,蒙古国、俄罗斯分别成为内蒙古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与蒙古国、俄罗斯贸易额分别同比增长42.5%、12.4%,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到28.1%、 21.8%。与伊朗、越南、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也迅速增长。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在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过40年改革开放,内蒙古产业结构渐趋完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随之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已增至10多个大类,按海关进出口商品量值表分类,多达几千种。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提升速度加快。在出口商品中,毛纺服装、五金交电、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已成为主角。同时,进口商品结构也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特别是一些国家建设急需的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占比明显加大,从俄蒙进口最多的是原木、原煤、金属矿砂等资源型商品和工业原料。2017年,自治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5%、52.8%,占全区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9.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三)口岸通关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自古以来,内蒙古为贯通蒙古高原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我国沟通俄罗斯、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欧洲的商贸大通道。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口岸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过货能力成倍增长,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内蒙古拥有对外开放口岸共18个,其中千万吨级别的共有4个,分别为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这四大口岸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规划的7条铁路有6条经过自治区,规划的3条中欧班列线路有2条从自治区进出境,凸显了内蒙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8706.88万吨,同比增长10.3%;口岸进出境客运量586.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1%;进出境交通工具183.4万列辆架次,同比增长11.6%。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行越来越密集,搭载物品种类日益丰富,年过货量超过8万标箱。2017年,经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1877列,同比增长56%;经自治区口岸出境的班列线路有苏满欧、粤满欧、营满欧、郑连欧等56条,自治区组织开行中欧(中亚)班列89列(其中返程班列16列),同比增长170%。内蒙古在服务全国、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发展。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海外投资和外援项目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自治区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关系,投资国(地区)主要涉及俄罗斯、蒙古国、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全区新设对外投资企业(机构)47家。投资国(地区)主要是美国、蒙古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投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餐饮业、批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取得明显成就。40年来,自治区不断加强与其他省区市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区的改革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二、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内蒙古远离沿海发达地区,对外开放面临许多问题。 
      (一) 外贸依存度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出口对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是负数。2016年,外贸依存度仅为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9位。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42.4亿元,仅占全国的0.3%,只相当于广东的1.4%、江苏的2.3%,上海的2.9%,居全国第25位;在9个沿边省区中仅高于西藏、甘肃,只相当于辽宁的14%、广西的24%。
      (二) 招商引资少,对外合作水平低
      2016年,内蒙古实际利用国内(区外)资金3600亿元,仅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7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2%,居全国第19位。201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仅占全国的2.4%。与发达地区相比,自治区对外合作存在较大差距,从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情况看,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自治区的只有10家,而深圳市有275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总部,同属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世界500强企业达321家,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
      (三) 口岸优势发挥不足
      虽然自治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和对蒙最大铁路、公路口岸,但基本上处于“两头在外”的状态:进口物资很少在自治区落地,大都流向东部地区进行转化加工增值;出口货源也基本上来自区外。中欧班列更也是借道而过,完全“两头在外”。这就导致自治区口岸优势还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进出口对本地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四) 观念守旧,对外开放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走的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道路,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在国内招商引资可能还有一套,但很少有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世界眼光”,对“一带一路”战略理解不深,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缺乏热情、思路模糊、办法不多。
      三、促进全面对外开放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内蒙古要按照十九大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树立“打开国门搞建设”的意识,科学谋划新时代改革开放策略和措施,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奋力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要求:“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我们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向北开放作为战略方向,把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在深化同俄罗斯、蒙古国务实合作上取得重要进展。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完善与俄蒙合作机制,切实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同俄蒙多层次、常态化的地方政府间会晤协商机制,有效对接发展战略,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政策和措施,增强同俄蒙合作的战略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推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要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加快铁路、公路、航空、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观光旅游、农林牧渔以及绿色环保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积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推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口岸建设管理水平,支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等外贸平台建设。支持内蒙古始发中欧班列增量扩容。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提升投资、通关、人员往来、车辆通行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高水平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体“走出去”,抱团发展、集群发展。
      (三)坚持“跳出内蒙古发展内蒙古”,全方位扩大开放
      要敢于先行先试,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联系,完善区域间协作发展新机制。营造更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内蒙古。着力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依托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建设大基地,为自治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探索建立一批“飞地产业园区”、跨省合作园区,加快产学研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东部盟市与东北三省深度融合发展。
 

主办单位:沿边九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