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参会代表
参会代表
俄中北亚和东北亚合作:新挑战及新方向新构想
发言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社会科学院士 谢利维尔斯托夫

     

       2019年10月,俄中合作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两国建交70周年。俄罗斯和中国政府在政治和安全领域达成了完全的相互理解,这表现在他们共同反对“单极世界”。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同样取得重大成就:2018年,俄中贸易额逾1070亿美元。专家预测,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再翻一番。中国稳居俄罗斯主要经济伙伴国的地位,俄中贸易额几乎是俄德贸易额的两倍。俄中两国有着良好的跨境合作和跨境贸易基础,黑龙江省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占俄中贸易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一些俄方参与的对华供应能源的大型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俄罗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但同时,俄中合作中还有许多潜力没有得到开发。毫无疑问,这严重制约了两国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本文以论题的形式列举几个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合作的方向。
      一、在加强俄中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落实俄东部地区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
      首先,暂时还未实现从一味追求俄中经贸合作增长的观念(通过进出口额拉动)向在最大地域范围内加强经济合作的观念(双方共同出资的项目、边境合作纲要等)的过渡。真正落实的只有中国在俄联邦境内(建厂或基础设施项目)和俄罗斯在中国境内的具体投资项目几个个案。
      其次,这也是最重要的,从俄方利益和立场来看,通过签署协议形成的中俄经贸合作架构有利于双方。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大宗商品是能源和原材料(石油、天然气、矿石、金属、木材),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制成品。例如,根据俄联邦经济发展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矿产品增加了62%,达到427亿美元[2]。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之间的长期合作纲要中,即在俄罗斯东部地区落实原材料项目,而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建立原料深加工工厂项目和机器制造业创新项目等。出于公平,我们注意到这些原料投资项目并不是中方强加给俄方的,而是俄东部地区的俄罗斯企业和地方当局的有意为之。俄中新签署的一批合同也是旨在巩固两国的这种经济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公开坦诚地意识到,俄罗斯与中国经济合作的这种方向总体上与西伯利亚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是不一致的,因为西伯利亚要发展的不仅有采掘业,还有强大的加工业、农业,以及高质量地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心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从当前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中俄合作的进程,我们应该找到俄中合作的新方向,就是既对俄方、也对中方,既对两国政府、也对地方,既对企业、也对居民都有利的合作方向。
      二、尽管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意义,但对俄罗斯来说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国际论坛和智库争相讨论的主题。尽管有一些较为谨慎的评价。例如,2017年6月在哈尔滨(中国)举行的第四届中俄经济合作与创新发展智库论坛上,来自莫斯科某高校的一位教授呼吁,就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问题应该现实地评价对接的实际有效性。他的观点是:第一,对于莫斯科的精英们来说,远东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真正优先考虑的问题,远东的地缘战略利益和政治舆论才更为重要;第二,由于相邻地区的经济潜力不平等。
      对此我们可以补充一点,在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经济空间中,仍然存在尚未开发整合的储备。因此,Л.Б.瓦尔多姆斯基指出:“......独联体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它们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增速,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也相应有所下降。”[3]105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研究所组织了几次关于西伯利亚、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俄中会议,并一直坚持协调两国在上述地区内的区域政策的观点。也正是应该从政策“对接”开始,将它们转变为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俄罗斯东部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加工领域的互利投资项目。
      毫无疑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北线(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是“一带一路”三条跨欧亚经济走廊中的一条。这条经济走廊能够加强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它绕经西伯利亚,实际上并不会对西伯利亚产生任何影响。在中国社科院地理和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设想建立另一条经济走廊,这条走廊有一个通往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出口。因此,应合理组织俄中两国专家共同研究这一方案对东西伯利亚协同经济发展新区建立的影响问题。
      同时,应加强落实建立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经阿尔泰共和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线的直达公路运输方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一方案具有广阔前景,能够更加积极地吸引西西伯利亚地区参与到俄中一体化合作中。
      三、认识到东北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另一个亚洲地区——北亚的关注
      通常只有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域被称为北亚,包括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以及远东。但我们建议从更广阔的(国家间)视角来研究这一地域,除上述俄罗斯三个地区外,还包括中国北部和东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以及蒙古国。
      这种宏观分区对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尤其重要。正是在“北亚”宏观区域范围内,西伯利亚才成为最重要的空间架构之一(我们都知道,由于地理上相距甚远,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被纳入东北亚宏观区域范围内)。
      宏观区域的划分不仅基于地理原则(相邻国家,或者不同国家的相邻地区或行政区划单位),还要基于这一地域一些其他综合特征。我们强调的位于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境内的北亚“支柱地区”具有几个共同特征。
      ——空间广阔,但自然和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低;
      ——拥有世界重要的大型矿藏(燃料和能源资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土金属矿石、其他矿物原料等);
      ——发展具有边缘特征,由于与国家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相距遥远,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落后于中心地区;
      ——北亚各国必须实施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促进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连通”,加强这些地区间的跨区域一体化合作(例如,在俄联邦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间加强合作,在中国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之间加强合作),同时还要促进上述地区与本国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如俄东部地区与欧洲部分加强合作,中国北部和东北地区与南部和中部省份间加强合作)。
      在当前环境下,北亚的重要性还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显著提升。因为俄罗斯和中国广袤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不再是两国的负担,那些耗费巨资修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或将成为其最强的竞争优势。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原料开采领域的运用,在恶劣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下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社会基础设施不再只是空想,这些都可以相对减少对北亚居民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北亚地区的竞争优势。
      尽管气候恶劣,但这个宏观地域的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包括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国的一些地区。一般来说,这些地区比俄罗斯、中国、蒙古国内发达地区的农业用地更少受到集约经济活动的人为影响,并且适合发展绿色经济和生产环保产品。在当前环境下,特别是从长远来看,食品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北亚则可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生产中心。
      最后一点,北亚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将是21世纪对北极的开发,中方对北极问题特别关注。这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北亚将成为北方海航道开发项目最主要的试验地区。
      所有这些都表明,北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该地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经济主体(企业、集团、组织、研究机构等)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力量整合基础上。这种整合应在俄、中、蒙三国内部和三国之间进行。这种整合不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竞争者,而将是对其进行的有益补充和扩展。
      四、北亚和东北亚的发展和相互作用将不仅依赖于这个宏观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依赖于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正是这些大城市和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成为21世纪科技和地缘政治大环境下新的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心,同时还要面临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数字平台和商业生态系统)、信息社会和新型网络合作发展的多重挑战。由此导致在现代经济和社会中,政府、商业、科学和教育相互作用的体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从属、合作的传统线性模式和机制被虚拟互联网空间中的网络方式所取代。因此,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双方不仅可以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地区、公司、地方团体),也可以在空间上相距甚远。而且,加入网络经济合作体系所带来的效益不一定会少,甚至要多于传统的地理相邻的合作体系 [4]。
      例如,我们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情况,会发现西伯利亚地区(尤其是西西伯利亚)的参与程度暂时显著低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带一路”构想的几条新运输走廊暂时都不经过西伯利亚地区。但是,西伯利亚地区(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克麦罗沃州等)在经济、资源和科研创新潜力方面远远高于俄远东地区的所有联邦主体。这是否意味着应该将西伯利亚地区排除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外?当然不是。
      因此,我们坚持要积极支持位于北亚地区各国的地区中心城市,如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的哈尔滨、长春及乌鲁木齐,蒙古国的乌兰巴托,使它们成为国家之间合作的中心。属于次一级枢纽意义的城市包括布拉戈维申斯克和黑河市这一对双子城,它们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毗邻,还应该发掘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的新方向。
      五、最大限度兼顾双方利益的投资项目对俄中在北亚和东北亚经济合作进入新发展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在这里不研究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能源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是由两国政府决定的。我们要研究的是“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理念的新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潜力。
      腐泥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投资潜力的创新项目,我们希望将其引入中国市场。腐泥是由死水生植物、生物残余物、浮游生物以及土壤腐殖质颗粒形成的淡水水体的数百年水底沉积物,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俄罗斯拥有巨大的泥炭和腐泥资源(140万平方公里的泥炭沼泽),而中国的储量很少(5.3万平方公里),腐泥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地区。这种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可以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到中国的农业、环保和医药领域中,共有8个应用方向:
      ——借助于腐殖酸可以在腐泥和泥炭中加工出磷;
      ——在腐殖酸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吸附剂可以修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用于有机农业的浓缩有机肥料生产技术;
      ——垂直花园土壤生产技术;
      ——牲畜饲料添加剂和制剂;
      ——家禽养殖场垃圾处理;
      ——治疗型腐泥;
      ——腐泥生物活性制剂。
      上述这些应用方向都是中国迫切需要的,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中国很多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生产浓缩有机肥料和饲料添加剂领域。
      在俄罗斯方面,该项目已筹备实施建立一个研究和生产联合体: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В.С.索博列夫地质和矿物学研究所、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研究提取和使用腐泥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农业和有机矿物肥料生产中;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研究所对该项目提供经济支持;
      ——“巴拉宾斯克农业工业综合体”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巴拉宾斯克和库比雪夫斯克地区开发腐泥和泥炭的许可证。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科研领头羊,完全有能力参与到该项目中来,而且研究所在中国不同地区拥有广泛的田间检测站网络。
      我们可以列举的类似项目还有很多,包括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项目,以及与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相关的项目。新型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将以平台和生态系统(例如,全球品牌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形式占据主导地位,还将衍生出货物交付、分配以及大规模交易量处理等一些新理念。显然,适应网络合作形式的新型高效物流运输架构以及信息分配系统将在互联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新西伯利亚市可以承担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地区间商品运输和物流枢纽的功能(包括服务于“全球速卖通”的市场营销流程),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可以成为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的运输和物流枢纽。
      俄中合作的其他新项目不是在原材料领域,而是在创新科技领域,并与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俄联邦总统В.В.普京直接授意建立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未来将成为研发项目高度集中的科研基地(超大型项目“科学城2.0”[5])。由此,将在新西伯利亚形成一个融合世界一流科学、教育和高科技领域的国际中心。发展的最重要方向是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高科技企业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在这一框架内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科研创新合作将迎来新机遇。
      六、在新环境下加强俄中在北亚和东北亚地区经济、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应该避免犯以往合作的老错误和受消极因素影响
      从俄方来看,由于俄罗斯法律法规、贸易规则以及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缺乏变通等原因,使得俄中开展的联合项目进展非常缓慢(例如,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项目,连接犹太自治区和同江的铁路桥项目等)。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俄中两国的科研和专家团队应该提出一些新的、强有力的战略倡议和构想。因此,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研究所同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了一项联合研究北亚空间发展的倡议。第一阶段是筹备联合撰写一部著作,即《北亚空间的发展:战略优选、创新、一体化》。这两个研究所将成为筹备和出版这本著作的主要科研机构,专著的撰写人还有来自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国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人员。
      在本书中,将特别关注加强北亚连通性(包括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研究新运输走廊及其对北亚发展的影响,还会涉及跨境合作、粮食安全、农业合作和绿色经济等问题。我们的共同任务是就如何整合北亚国家资源、满足北亚国家需求、消除矛盾和协调共同利益等问题向政界和商界人士提出建议。
      当前世界处于动荡和地缘政治局势非常复杂的时期,俄中两国身处其中。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不断面临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有些记者甚至使用“贸易战”这样的词语。美国和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仍在继续,俄罗斯方面对返还廉价西方贷款的预期尚未实现。中国政府反对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2]。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该主动加强俄中经济合作,在黑河召开的第一届友好城市合作论坛等俄中各种层次的经济论坛应该承担起这样的任务。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