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会客厅|老专家访谈录:黄任远研究员 作者:文学研究所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24-01-31

黄任远研究员简介

黄任远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伊玛堪学术研讨会场

      1947年3月生,男,浙江绍兴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任同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省伊玛堪研究中心研究员,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教师,黑龙江大学和佳木斯大学特聘研究员,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省文联民间文学专家。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和民俗文化研究,是国内知名从事赫哲族伊玛堪研究专家,迄今发表文学和学术作品1300多万字,其中出版专著、合著、编著合计5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曾荣获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和三等奖,全国少数民族第三届第四届优秀图书奖,黑龙江省文艺精品一等奖四次,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学术著作一等奖,省第二届艺术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202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百名优秀科技人员,在建党百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老科协系统“百名优秀共产党员”。
 

      结缘伊玛堪 保护非遗瑰宝

      采访者纪丽问(以下简称“问”):黄老师,您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研究已有50多年,为弘扬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伊玛堪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那么您一开始是怎么接触到伊玛堪的呢? 黄任远(以下简称“黄”):我是1969年从杭州市第一中学毕业,报名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三村大队插队落户,在农村锻炼两年,因经常在本省的新闻报刊发表文章,被三村公社党委调到公社广播站,先后做过线路工、编辑、知青助理、团委书记。1975年调任佳木斯广播电台驻同江市记者,后来担任同江市委宣传部通讯干事、县广播站副站长、同江市(县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同江市是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聚居地。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认识了许多赫哲族老人,聆听了许多赫哲民族关于渔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庆礼仪的文学故事与说唱艺术等。当听到老歌手唱民族史诗伊玛堪,讲传说故事时,我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口述作品是其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立即掏出笔记本记录,日积月累下,十多年记有20多个笔记本,合计200多万字。197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吉星、王文宝老师来同江市调研,看了我的笔记本,连连称它是“民族瑰宝”,鼓励我整理投稿,于是我开始给《民间文学》《黑龙江民间文学》《北方文学》《黑龙江艺术》等刊物投稿,稿件相继发表。同年,受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王士媛邀请,参加伊玛堪抢救小组负责采录与整理工作,在此期间收集了葛德胜说唱的伊玛堪《香叟莫日根》与吴连贵说唱伊玛堪《木都里莫日根》,并将这些内容编入《黑龙江民间文学》第2集中发表。

 

黄任远在同江市八岔乡采录歌手吴连贵说唱的伊玛堪

      在同江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在赫哲族渔村采录了萨满歌手吴进才说唱的伊玛堪《尤虎莫日根》《阿格弟和土挌得莫日根》,采录吴连贵说唱的伊玛堪《木竹林莫日根》《木都里莫日根》等十余部片段,还有尤树林唱的伊玛堪《马尔托莫日根》《射日莫日根》等内容,以及他们口述的一些民族神话,如特伦固(传说)、说胡力(故事)、嫁令阔(民歌)。这些口述资料经过整理,先后发表在《伊玛堪》《黑龙江伊玛堪》《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以及《黑龙江民间文学》《赫哲族民间故事选》等书。
在抢救采录赫哲族民间文学过程中,我还主动向赫哲老人学习赫哲语,把一个个赫哲语单词记录到笔记本上,在两年多时间里陆续记录了三千多个日常生活用语,并自己制作了一本“赫哲语和汉语常用词词典”,时常放在外衣口袋,随时翻看背诵。为了提高自己文化水平,我在1979年报考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民间文学函授大学,学习两年,完成了民间文学全部课程。这十多年时间是我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研究的开始,我也从此走上了采录民间口头文学、记录民族风俗、研究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道路。

      问:黄老师,请您讲讲调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的专业研究、承担课题的情况?您当时是如何兼顾调查研究和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黄:1987年5月,接到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调令,从同江市委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我刚到院里就承担了国家课题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子课题《赫哲族文学》的研究任务,经过长达5年的潜心田野调查,完善了赫哲族文学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四次修改其稿,我和徐昌翰所长共同笔耕,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研究,并在1991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由当时的省委副书记陈云林为该书写序,称赞作者“历时五载,四易其稿,对赫哲族文学现象潜心研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从而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黄任远在同江市八岔乡采录歌手说唱的伊玛堪


      我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二十年,笔耕不辍,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课题:《赫哲族文学》《通古斯一满语族神话研究》《鄂温克族文学》《满一通古斯语族文化研究》《赫哲绝唱一中国伊玛堪》。承担了2项文化交流课题:《赫哲那乃阿伊努原始宗教研究》《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研究》。省级课题5项:《黑龙江文学史》《第一卷民族民间文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黑龙江传说》《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在这些科研任务的调研过程中,我常年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足迹遍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等地。我深入到民族村屯调查时发现,这些地区分布广、路途远。赫哲族的村屯包括敖其、街津口、八岔、抓吉、四排等地,鄂伦春族的村屯有新生、新鄂、新兴、阿里河鄂伦春族自治旗、白银那、十八站等,鄂温克族的村屯则有纳河鄂温克乡、敖尔古雅民族村、海拉尔南屯等。此外,还有满族和锡伯族居住的村落。每到一个村屯,少则调查三五天,多则半个月,我始终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同身受地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切身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直到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除了长期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我也时刻注重自身理论修养的提升,不断撰写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为了提高自己学术研究水平,2003—2004年我到中央民族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学习,系统学习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最终顺利结业,这为后来我研究伊玛堪、保护伊玛堪、传承伊玛堪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我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并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从90年代开始,我先后赴日本千叶大学、横滨国立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大学、韩国的大学以及俄罗斯那乃族地区开展田野调研、学术交流等活动。同时,还陪同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美国的学者了解参观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访问少数民族代表性传承人。在这一过程中,我撰写的田野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如我接受日本北海道日报驻北京记者嶋田健专访文章《让赫哲民俗永久传承》发表在《北海道日报》(日文版)上;论文《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特色》发表于韩国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萨满教研究》(2000年);论文《赫哲族萨满》发表于韩国出版社(2017年);我采录的一些伊玛堪作品被韩国学者朴修真译成韩语后在韩国出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斑德尔教授把我采录整理的歌手尤金良说唱的长篇伊玛堪《希特莫日根》译成英语后作为大学生的课堂教材。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引介至国际,而且大幅提升了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黄任远在日本千叶大学开展介绍伊玛堪的专题讲座

      问:目前赫哲族伊玛堪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现在伊玛堪传承保护情况?
      黄: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口耳相传的英雄史诗、文化瑰宝、口碑史料、百科全书、民族遗产,具有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史诗学、文艺学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浓厚的地方性、生动的艺术性。联合国巴厘岛会议对伊玛堪的评语是:“伊玛堪说唱有助于赫哲人的认同和凝聚,构成其历史和价值的载体,并为之提供了连续感,在季节劳作和节庆活动中发挥集体记忆、教育和娱乐功能。”
      在我国,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经历了从开拓到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上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凌纯声先生与摄影师商承祖于1930年春夏之交,赴松花江下游赫哲族村屯开展田野调查,采集到19个故事,其中12篇为伊玛堪故事。到了5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忠波先生率领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赴三江流域进行实地调查,亲自采集到伊玛堪《安徒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等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士媛于1980年组建伊玛堪抢救小组,历经三年,采集到五部伊玛堪作品,共计录音60余盘。进入21世纪,伊玛堪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一时期,省文化厅成立省非遗保护中心,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伊玛堪研究中心,各赫哲族聚居地设立6个伊玛堪传习所,我省获批2名国家级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与8名省级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编写伊玛堪教材《希特莫日根》《沙伦莫日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10余部;举办两届伊玛堪学术研讨会,推动伊玛堪走进校园、社区及广场;保护赫哲语,在线建立四个学习赫哲语的微信群;创作伊玛堪新作品《西温莫日根》《拉哈苏苏》《乌苏里传歌》《太阳部落》《黑金部落》等。伊玛堪保护从歌手传承、学者自觉保护,逐渐转变为全社会全民参与,使这一濒危文化焕发生机,重获新生。


 

黄任远在佳木斯宾馆采录歌手葛德胜说唱的伊玛堪《香叟莫日根》

      牢记初心使命 终身奉献科研

      问:黄任远老师,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做好科研工作的?
      黄: 在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五十年来,我的核心动力源于入党誓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对我的激励。在同江市工作的18年里,我尽职尽责地进行新闻报道,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搜集、抢救、采录赫哲族的民间文学。为了完成这项紧迫的抢救性工作,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考大学、成为记者、回杭州接父亲班的机会。尽管我所从事的赫哲族民间文学采录整理工作受到他人的质疑和误解,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没有动摇,没有后退,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坚持做好赫哲族民间文学抢救采录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辜负伊玛堪传承歌手临终的嘱托。伊玛堪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艺术瑰宝,具有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价值,被誉为“渔猎文化活化石”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活标本”。2011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始终坚信对伊玛堪传承人的采访和采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11月,伊玛堪歌手吴连贵因病去世,他临终前对其女儿说:“你告诉县委宣传部的黄老师,让他把我讲的东西传下去!”。几年后,伊玛堪歌手尤树林病重时,我赶去他家看望,尤树林拉着我的手说:“小黄,我信得过你!你一定会把我唱的伊玛堪整理出版!”。这些场景始终沉甸甸地记在我的心头,这是伊玛堪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的关切。两位老歌手的临终嘱托也成为日后我科研工作的动力,鼓励着我把世界瞩目的伊玛堪整理好、传承好、保护好、研究好。
      此外,我甘于寂寞,投身科研。今日的科研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艰辛。初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时,我暂住所长办公室沙发,一住便是八年。1994年,单位分给我一套住房,但需与另一家合住,十年来,生活诸多不便。2001年,我的小儿子黄永路在广州武警部队遇车祸身亡,这对我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然而,生活上的这些种种困难,没能难住我,没能压垮我。我依然初心不变,甘心寂寞,坚持做好课题研究,逐步完成国家、省级课题以及日中国际文化交流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研究著作。

      问:请黄老师谈谈您退休后是怎样退而不离岗,继续做科研的?
      黄:2007年退休后,我并未因离开科研岗位而终止科研事业。这些年来,我持续进行学术创作,出版了多部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赫哲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赫哲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该书荣获百部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伊玛堪与赫哲人田野调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荣获省第二届优秀文艺学术著作一等奖;《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该书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史诗研究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郎樱指出:“作者对歌手的田野调查扎实,对歌手讲唱的伊玛堪有深入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抢救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朝戈金评论该书:“作者将伊玛堪歌手吴连贵的绝唱作品采用国际音标标音,先直译、后意译,原汁原味地反映伊玛堪原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保护性”。此外,我还出版了《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民族出版社2016)、《赫哲族图画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等30余部专著以及40多篇学术论文。


 

黄任远的学术成果

      我在专注于社科基础研究的同时,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与一名黑龙江学者的社会责任。我先后在省老科协主办的《老专家建议》《离退休学者建言》上发表《进一步做好伊玛堪保护》《抓好黑龙江民间文学大系工程》《关于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建设民俗馆建议》等咨政建议10余篇,其中《关于成立伊玛堪研究中心的建议》等被省委宣传部采纳,多篇咨政建议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
      我决心将宣传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毕生的事业。退休后,我多次走上讲坛,在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讲坛、省文化厅非遗讲坛、省社会科学院学术讲坛、大连民族学院学术讲坛、佳木斯大学学术讲坛、哈尔滨学院讲坛、哈尔滨音乐学院讲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讲坛等,累计参加学术讲座20余次。我将英雄史诗伊玛堪、赫哲族民俗文化、萨满文化、民间文学、渔猎文化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带到群众面前,坚持做到“讲好故事”,让民间文学“活起来”。
      此外,我将伊玛堪《希特莫日根》的八盘光盘捐赠给省级非遗保护中心,作为伊玛堪传习所的课堂录音教材。同时,我将自己出版的上千册少数民族图书分别赠予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省级文学馆、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大学赫哲族文化展馆、佳木斯市博物馆、同江市图书馆、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抚远市抓吉村民俗馆等,确保这些珍贵资料能得到更好地保存、应用和传承。
      2013年起,本人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委托,负责向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讲授《黑龙江三小民族民间文学》课程。在此期间,本人积极组织并带领研究生参加各类中国民俗学学术会议,通过实地参会和交流研讨,开拓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同时,我还推荐较为优秀的学生论文到刊物上发表,激发了学生们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

      问:黄老师,您作为我院资深的研究人员,您投身科研,矢志报国的精神激励了很多学者,那么作为我院的老学者、老前辈,您对我院青年学者想提出哪些寄语?
      黄:青年学者要想做好民族文学研究工作,首先要立大志,即要树立为民族,为祖国的信念。要有立足本职,做好科研工作的志向。做科研,一定要不怕困难,奋力前行;一定要不怕孤独,学深研透;一定要不怕失败,努力拼搏;一定要不怕别人误解,坚持研究。其次,在方法上要学会田野调查和资料保存,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敢于深入到基层工矿、村屯,搜集第一手资料。要尊重对方,要和采访对象交朋友,特别是不要居高临下对待采访对象。在同吃同劳动中加深双方感情,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三是要学会一、二门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方便阅读有关研究的外文资料,及时掌握科研新信息、新动向。四是注重论文写作。要从论文写作开始,日积月累,等论文发表多了,有了一定深度之后,再开始写学术专著。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向周围的前辈老师学习,向同行同事学习,向图书馆里的经典书籍学习,到基层去向当地的专家学者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努力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和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为保护、传承、研究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任远主要论著:
      专著:
《赫哲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
《赫哲风情》,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
《通古斯一满语族神话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赫哲那乃阿伊努族原始宗教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赫哲绝唱一中国伊玛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赫哲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
《赫哲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
《伊玛堪与赫哲人田野调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
《伊玛堪田野调查报告一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中国绝唱伊玛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
《赫哲族图画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
      合著:
《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年。
《通古斯一满语族神话与汉族神话比较》,台湾洪葉出版公司1997年。
《鄂温克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
《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黑龙江文学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赫哲族风俗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年。
《黑龙江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
《鄂温克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
《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民族出版社2016年。
《乌日贡》,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
《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研究》,民族出版社2021年。
      编著:
《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黑龙江传说》,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
《女真萨满神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黑龙江流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黑龙江伊玛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黑龙江乌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黑龙江民间传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赫哲族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赫哲族创作文学作品选》,中国作家出版社2015年。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达斡尓族卷》2016年。
《女真神话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年。
《葛长胜葛德胜作品选》,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年。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鄂伦春族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
《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
《黑龙江省志.文学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
《黑龙江原住民女真萨满神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
《达斡尓族经典民间故事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
《赫哲族传说故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
《赫哲族莫日根故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

      稿件来源:文学研究所(采访者纪丽)、科研处

附件下载:

图片1.png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