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社科院)隶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业务上受省委宣传部指导,是我省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高地、服务龙江全面振兴新型智库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人才基地。全院设有15个研究所、1个办学单位、1个办刊单位、1个科辅单位、7个职能处室,现有职工2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0人。
办院历史。省社科院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1964年成立的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9年,经省委批准,正式组建省社科院,时任省委书记李剑白同志兼任首任院长。2018年起,省社科院承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职能,省民族研究所并入,省社科院职能进一步充实优化。
学科门类。全院现有15个研究所,涵盖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学、农业、俄罗斯、东北亚、犹太、法学、马克思主义、民族、边疆发展、生态文明、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拥有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十国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抗日战争史,政治学理论,发展经济学,工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农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亚太经济,世界经济学—俄罗斯经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问题理论等13个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
学术积淀。建院以来,全院共发表各类科研成果2万余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8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要项目5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1项,东北边疆工程项目17项,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387项。尤其在历史文化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特色和传统优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负责牵头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重大建设项目。2011年12月启动以来,工程已累计立项164个,出版成果169部(册),推出了10卷《黑龙江通史》、14卷《黑龙江屯垦史》、14卷《黑龙江地方历史文化通览》等填补我省空白的重大研究成果。国际问题研究方面,在俄罗斯经济、俄国史、亚太经济、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等领域富有区域地方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开放发展贡献了龙江学者智慧。
智库建设。拥有1个省级高端智库(东北亚战略研究院),2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院、中俄区域合作战略研究院),2个院级专业智库(历史文化研究院、振兴发展研究院)。东北亚战略研究院连续多年在全省智库考核中名列前茅,2024年位列第1名。定期发布《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等系列皮书,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与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连续多年与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国情省情调研,为我省的发展引入了国家级智库的支持。
办刊办学。办刊方面,拥有以《学习与探索》为核心,以《黑龙江民族丛刊》《黑龙江社会科学》《西伯利亚研究》为基础的精品学术期刊群。《学习与探索》作为“中国百强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是“名冠三家”的品牌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引领力和品牌影响力。办学方面,是全国5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地方社科院之一,具备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贴近实际的研究优势,已累计培养统招硕士研究生1272人。拥有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世界史6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型硕士点,曾获省级重点学科2个(政治学、世界史)、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3个(政治学、社会学、世界史)。
人才情况。18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职35人(在职二级研究员5人)、副高职49人,高级职称占比46.7%;博士46人、硕士107人,硕士以上占比85%。先后有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获黑龙江文化名家称号、16人次入选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