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回忆/纪念/感言
杨星辰:难忘百岁种花叟——记两次赴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的一件事
日期:2010-08-26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培训任务中,有一项是对全国各地的地厅级干部进行培训,时间一般为半年,分春季与秋季班两种。尤其在过去,如果谁能去中央党校学习,就会被人羡慕不已,觉得有多大荣光似的,甚至还把它与提拔重用联系起来。我这一生中,曾有机会两次赴中央党校学习,但并未有什么“进步”的迹象,一直是“原地不动”和“平级调动”。不过,我却不大在意这个,最使我难忘和珍惜的倒是:毕竟我曾两次去中央党校学习过,而这并非所有地厅级干部都能遇上的;况且在这两次学习中,都给我留有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比如,1989年春我第一次去中央党校学习,重点学习哲学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颇受启发:特别是意外地亲历了“六四”事件,经受了这场政治风波的考验。1998年春我又第二次去中央党校学习,适逢改革开放20周年,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对改革开放的回顾,思想上收获甚多;尤其是中央党校与中央电视台合办庆祝建党77周年晚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前广场举行,之前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同志出席了我们这届学员的毕业典礼并颁发证书,又在广场上与全体学员合影并和大家一同观看晚会演出。这更是机会难得,印象深刻。这张合影照上我虽在众多学员中很不起眼,但弥足珍贵,所以至今我一直很好地保存着。此外,在两次学习期间,我谨遵校训,很少会客访友,用了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从事理论学习;还去图书馆、阅报室、阅文室、书店查看资料、博览信息、思考问题并做学习笔记。因此我不时有心得体会发表于《党校报》上,(其中《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文,后在“三讲”教育活动中经深化与加工,被省委“三讲”办选中,印发全省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学习体会交流会,并作大会发言)还促成了以后我的一些著述如《隐私与心病》、《临颍论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人权进步事业》等成书出版。就连我老伴的一本书《实用求医指南》,也是被我在此偶识的一位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年轻编辑小李看中给出版的呢!
    不过,时空前后跨越和延续了10年,而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是我在两次去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与党校一位百岁“种花老人”的相识与交往。故事是这样的:
    那是1989年春,我第一次去中央党校学习(当时在省委《奋斗》杂志社工作,任副总编)。中央党校校园很大,林木繁茂,遍植花草,西部北部还筑有人工湖、土山,风景优美,所以学员们常到这一带休闲散步。我在一次蹓跶时,发现湖边一片核桃林内外经常有位七十多岁模样的老人拾掇花草;肯定不是花工,我以为他是哪位党校职工的老父亲随儿女来养老,闲极无聊就摆弄花草打发日子。见得多了,有些好奇,就同他攀谈几句,讲花论草;经与他人打听,得知他原是党校一位离休老干部。其后因发生政治风波,忙于开会学习,无暇过多接触这位老人;又很快毕业离校,就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
    到了1998年春,我又二赴中央党校学习(此时我已到省社科院工作多年)。课余仍在校园散步,不料我又遇见了那位种花老人。不太短的10年过去了,见老人变化不大,依然康健如昔;只是那片核桃林不见了,就地堆成了土山,老人就在山边不紧不慢地莳弄花草:捉虫、拔草、剪枝、浇水、松土、施肥、移植,做得那么认真和专心。与这位老人10年后的再次意外相遇,不仅重新唤醒了我的记忆,而且也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多方打听他的情况。得知他叫郝沛霖,河北人,曾是中央党校前身马列学院的首批学员,后留党校工作,担任过党校副秘书长、行政管理局局长和顾问。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八路军,担任过团供给部主任和老根据地昌(平)延(庆)县县长;他的老伴也是一位老党员,在冀中当过妇女干部和劳动模范。啊,真了不起,这位看似老农的平凡老人却有着不寻常的经历,原来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于是,他那瘦弱的身影在我眼里变得高大起来,我不禁肃然起敬,就写了一篇散文《校园情思》投到《党校报》,以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不久文章就发表了(1998年5月11日)。
    我并未与老人谈过此事,可能文章在党校职工中引起了反响吧,有人告知了郝老,郝老就看到了报纸。一天我在宿舍,有人敲门来访,原来是这位种花老人。他对我说,人老不能无所事事,应该发挥余热;种花护花,一来锻炼身体,二来美化校园,干了这么点事,还有学员看在眼里,给予表扬,他很感动。他又动情地说,他是党校的老学员,我是现在的党员,咱们有缘,都是学友;因为我快毕业离校了,他送我一张照片、一本收录他回忆战斗岁月文章的书,还有一页饱含学友深情的信。我郑重地接受了这位老人的心意。从此,郝老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脑海里,他的事迹和品格一直激励着我勤恳工作、努力学习、廉洁从政,督促着我认真实践“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干事”的人生座右铭。
    2004年底我也退休了。2005年末,我院艾书琴书记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交给我一份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2005年8月29日)。上面刊有一篇文章:《年近百岁犹种花——记中央党校离休老干部郝沛霖》,因为里边有段文字说到了他同我相识的往事,所以艾书记特意保留了报纸并带给我。我感谢她的细心和负责精神。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郝老已近百岁,是中央党校最高龄的寿星老人,依然坚持种花护花、美化校园,所以人们都亲切地叫他“种花老人”;他和老伴还捐出毕生积蓄10万元,作为延庆老区的爱心基金。郝老被评为中直机关和中央党校的优秀共产党员。有位老教授赋诗称赞他:“郝老九十五,人才心年轻;关注国家事,牢记农民情;省吃又俭用,捐资助学童;忠诚献给党,仁爱交后生……”而郝老却充实自足地说:抗日战争经历了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而活下来,是为幸存;这一生能有机会到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是为幸运;到了晚年生活得这么好,很有意义,是为幸福。多么好的老人、多么崇高的老党员老干部啊!我在职时,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如今退休了,他更在我面前树立了高大形象……计算一下,今年郝老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寿星了,在此遥祝他更加健康、更加长寿!
    如今,我把这个曾出现在我在省社科院工作期间、却发生在两次赴中央党校学习阶段的故事讲出来,意在通过它告诉大家、尤其是年轻同志;对于你人生中的每次经历和锻炼,不管是一段学习、一件工作、一项任务,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因为寻常事物中向来不缺乏善与美,关键在于要细心发掘;平凡人群中处处蕴育着伟大,关键在于要善于学习。只有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抓住每个历炼自己的机会,才能够获得知识、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完善自我;经受风浪、人生无悔……
    作者简介:杨星辰(1944.8——),男,河南临颍,编审,省社科院原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