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回忆/纪念/感言
热爱专业者的金色人生——记翻译家郝建恒
日期:2010-08-26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01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建恒先生(1928年生,男,山西榆次人,省社科院西伯利亚研究所研究员)在本院院长曲伟同志对他关于治学经验访谈录中,谈了十六个字,即“热爱专业,不断学习,努力攀登,刻意求新”。六十年来,郝建恒先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特别是在专业转换中,孜孜不倦学习,努力攀登奉献,创立了他一个个人生丰碑,记载着他金色的人生。
    (一)勤奋者的足迹
    郝建恒先生读小学时,就利用业余时间在日语学校学习日语。同时还在一位前清尚书后裔开设的“经学”课堂学习,在这里,除学“五四”以来用白话文写的名著之外,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历代文学名著,包括散文、小说和诗词歌赋。他当时感到要想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白话文,必须有深厚的古文基础。因而,他在中学时代,就崭露了超人的语文天赋,其作文多半用古文。一次国文教师讲完周敦颐的《爱莲说》,就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爱菊说“,他模仿《爱莲说》的笔调,着力刻画了百花凋零之后,菊花临霜开放,清丽高洁的品格,竟得了100分,并在全校展览。这对他是莫大的鼓励,也为他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1945年他考入山西省名校太源中学,1948年高中毕业入山西大学,后组织上送他到华北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社会发展史、新民方主义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并加入青年团(共青团)。鉴于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思想进步,又有外语天赋,毕业分配到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俄语。面对这样一个全新领域,他热爱俄语专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全班第一次俄语考试成绩优秀,被推选为俄语科代表和班长。他刻苦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向苏联教师学,还向苏籍员工学,课余时间到秋林公司、松花江畔与俄罗斯人聊天,有时还到苏桥电影院、俱乐部观看俄语电影和演出。1952年毕业留校工作,他开始系统地、深入地提高俄语理论水平,更加潜心学习研究俄语教学。经常到苏桥成人夜校去听课,并向来校讲学的苏联专家们认真学习俄语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俄语教学法、古俄语、普通语言学和俄苏文学史等课程。有这样扎实的汉语基础、丰富的外语学识和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知识积累,为他今后教学、翻译和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创造了优越条件。
    (二)创业者的探索
    建国初期,百业待举。据黑龙江大学校史记载,当时俄语教学为适应培养俄语翻译的需要。郝建恒在哈外专(黑大前身)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由中国教师组成的翻译教研室担任翻译理论课和实践课。他们白手起家,编写了四、五种教材,达数百万字,印刷38万多册供全国高校、外语学校、中学师资用。1953年开始为本科生授课,他先是教俄译汉课,不久,他大胆探索,独立编写了国内第一部汉译俄教材,率先开设了汉译课。在此基础上,他勇于创新,把俄译汉和汉译俄课合并,编写了《综合翻译教程》和《翻译教程》,开设了综合翻译课。可以说,郝先生及其同事为创建以俄语和汉语为基础和翻译课体系、为创建翻译学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同时,他还给全校俄罗斯员工讲汉语,给中国老师讲俄语;他作为翻译教研室负责人,首先用俄语写讲稿,用俄语讲课,还为吉林师大进修俄语的教师,用俄语讲《修辞学》,深得同行赞许。
    创业工作是大量的,创业出英才其速度也是惊人的。当时学校以赵洵副校长为主编,郝建恒、刘耀武为主要编写人,于1952年开始编写《俄语语法》(共三册,时代出版社出版),这是当时我国自己编写水平最高的工具书,全国发行先后印刷8版近30万册,对我国俄语教学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此后的四年里,他与外教合编的《俄语》第三册、由他主译的《俄语》(上、下册,捷姆斯基等著),合译的《瓦杜丁将军的道路》、《文艺翻译问题》等书相继出版。此外,他还在俄语刊物上发表了汉语对立词语的译法》、“现代俄语实用修辞讲话”(13篇)、“俄语中表示度量的一种结构”等有关俄语语言和翻译学文章达数十篇。推动了我国俄语教学不断走向完善。
     1965年,郝先生又面临新的创业。随着他对俄罗斯学研究进展,他开始关注并研究中俄关系史,成为我省中俄关系史学科开创者之一。1973年他被调到现在的省社会科学院专职从事这方面研究和翻译工作。他说,专业变了,就要不断学习。他认为,中俄两国发生关系从十七世纪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大致是在中国清朝和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研究中俄关系史必须对这两个朝代的历史有很好了解。于是他广泛阅读有关清史。由于俄国档案和著述中较之清史更为详细,卷帙繁多,为此他积极克服古俄语翻译难度大等困难,翻译了大量中俄关系史著作,填补了一些重要译著空白。商务务印书馆出版了他主译和总校定的《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1973年)、《满洲人在东北》(1976)、《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1978年)等十几种译著。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70年代初,我国外交部急需《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二卷中译本,北京的一些高校及相关单位因其原著古俄语艰涩难懂望而却步,郝先生和其同事却共同努力,使这部书四册中译本问世,外交部非常满意。在2002年出版的《中俄关系史文文献目录》前言写道:“商务印书馆出版30余种关于中俄关系史译著……郝建恒和翟耀珍做出了突出贡献。”中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余绳武研究员认为郝先生的《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和《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三种译本,实际上为深入研究十七、十九世纪的中俄关系史奠定了新基石。“《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作者刘远图教授在其后记中说:“对于这些同志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崇高业绩,学术界应该给予充分的评价。我的朋友郝建恒先生,应是其中最为杰出,贡献最大的一位。”
    (三)攀登者的追求
    在中俄关系史研究中,郝先生不沿袭众多研究者的思路,刻意发现,自从这一学科诞生以来,发表的著述多偏重沙俄时代两国的政治关系和沙俄侵华的边界问题。实际上,在两国漫长的交往中,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这样那样往来。因而,他认为对中俄关系史的研究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缺乏对深层结构的微观研究。1986年在大连召开的“中俄(苏)关系暨北部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他“开拓中俄关系史研究的新领域”论文。其观点是,要横向和纵向扩展研究中俄关系史,拓宽研究领域,在分析研究中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的基础理论综合研究中俄关系史。他的主张深得与会专家学者赞同。同时,他还探求到,在发表的中俄关系若干著作中,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文化交流方面无人问津,他又率先规划并带中俄关系史研究室撰写了这方面著述。1991年发表《阿城版图》(《远东》,俄文版);1996年发表《中俄关系研究问题》(《远东问题》第4期,俄文版);1999年发表《最近十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经济合作关系》(合作)《西伯利亚研究》第2期);撰写《黑龙江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他担任历史组主编和全书编委,整理大量中俄关系史条目和“黑龙江概述”中有关早期中俄关系史部分。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撰写有关中俄关系史条目。他主编《中俄文化交流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9年)、主编《中俄关系史译名辞典》(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编《俄汉汉俄商品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1986年译著《外交辞典》第一卷。([苏]维辛斯基等主编,东方出版社);1989年《历史文献补编——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俄罗斯古文献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校订《远东俄中经济关系》([俄]罗曼诺娃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7年译著《俄国史教程》第四卷([俄]瓦,克柳切夫斯基著,商务印书馆)。从1965年到现在,郝建恒先生三十多年中俄关系史研究历程,漫长的日日夜夜无尽地攀登和追求,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宿愿,更重要地是促进了中俄关系史学科发展。这正如中山大学历史系祭鸿生教授在其专著《俄罗斯纪事》(增订书,中华书局2006年版)后记中所写:“在中外关系史上,中俄关系是一对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余绳武、刘存宽、郝建恒等一批杰出学者,在更大的规模和更深的程度上,开拓进取,把中俄关系史提升为20世纪70、80年代的显学之一……”
    郝先生在俄罗斯学研究方面另一个追求是传播俄苏文学作品。自1975年翻译《瓦杜丁将军的道路》后,近十部俄罗斯文学作品陆续出版。他翻译的安德烈耶夫长篇小说《洪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俄国著名作家谢•巴巴耶夫斯基著的《故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和合译的《莽源》(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等译著,在国内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郝先生在翻译每一部作品前,他都反复阅读原著,查阅大量相关俄文资料,对译著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从而让中国读者更好地欣赏异国作品的风格的神韵。这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艺术,还要了解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说到底,文学作品翻译实质是艺术的再创造,这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很多心血。
     郝建恒先生还在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人民友谊活动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曾随中国博物馆代表团、哈尔滨市作家代表团、黑龙江省作家代表团等访问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或随经济贸易代表团进行经贸活动。自1986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要赴俄罗斯几次。郝先生不仅以他的高超的翻译与精通俄罗斯国情民俗而让俄罗斯人震惊而且还要帮助参与代表团与俄有关方面签订文化和贸易协议。
    郝建恒先生说,我一生就做一件事,那就是从事中俄文化交流,将俄罗斯的文化、历史介绍给我国人民,将中国的文化、历史介绍给俄罗斯人民,让两国渴望交流的人民相互沟通、理解,增进和加强友谊,从而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这一点始终使他感到欣慰。这就是郝建恒研究员毕生的追求。
    (四)求新者的辉煌
    郝恒恒先生1990年离休。离休后仍一如继往地沉浸在他的科研、翻译、培养研究生及国内各地讲学等诸多工作中,仍为中俄文化交流事业弹精竭虚,身兼数职(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顾问、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省外语学会名誉理事长、省作家协会省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20余项要职)在奔忙着。六十年来,他撰写、翻译的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作品及中俄关系史研究的著作和译作达41部(50册),发表论文和译文近70篇,校订1千多万字(其中有1/3是离休后完成的),可谓学富王车,著作等身。这些成果,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奖、有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奖、省优秀翻译成果特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1988年,郝建恒先生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由于他对中俄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荣获各种荣誉证书。1996年4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向郝建恒教授颁发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证书仪式,这是北京以外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学者,从此,郝建恒博士的大幅彩照悬挂在俄罗斯科学院的大厅里。1999年10月6日在北京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为庆祝中俄建交50周年、俄中友协成立50周年,俄中友协主席授予他俄中友谊功勋章;2006年5月25日,荣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瓦•加尼切夫授予的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证,获此殊荣者全世界仅10位。在国内,1997年荣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从事文艺工作三十余年的荣誉证书。2004年1月荣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2003年,省社会科学院表彰并赠给他一面上书“五秩劬劳书卷在、彪炳千秋誉中俄”;2007年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研究员荣誉证书。
    郝建恒先生的著作和译作出版遍及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40多家出版社,其中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16部著作和译著,他的传略被辑入《世界名人录》、《国际名人录》、《国魂——跨世中华兴国精英大辞典》等60多种中外辞书中;还有《黑土文化群落》、《成事之道》、《走进名人》、《与名人握手》、《人生彩虹》、《翻译论丛》等中外书刊关于他的报道;他的作品曾用汉、俄、维吾尔、哈萨克等文字传播;在俄罗斯学者中,把中国研究俄罗斯的同行称哈尔滨学派,其领头人就是郝建恒博士,可以说,郝先生在研究俄罗斯学的领域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德高望重的,国内媒体称郝先生是“中俄文化交流使者”,俄罗斯人则称他是“中俄文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