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名称:改革、发展、整体性及其评价尺度
作者:王雅林
成果形式:论文
获得奖项: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评奖论文一等奖
发表载体:《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8年第2期
获奖时间:1990年
作品简介:
本文在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层面,密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大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1.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付出沉重代价后取得的科学认识。任何离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思想都是错误的和违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但是,现实生活提示我们,任何正确的理论和政策也会由于理解的片面性而导引出不良的后果,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解也是这样。很明显,我们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是从它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的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这一角度说的,并不是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唯一因素。如果我们在认识上走极端,绝对化,在正确的立场上向前跨进一步,同样会把事情办坏。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不发展,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的发展就缺少物质前提。但“发展”是个综合的、多指标的概念。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等于社会整体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等于全部因素,社会的健康运行不能只靠经济的单一子系统作保证,而需要依靠各子系统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从社会发展动因的角度看,生产力是决定因素;但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社会各子系统是耦合关系,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时,又不能忽视社会整体系统的协调发展。否则不但社会不能得到健康运行,就是生产力自身也会由于离开相关社会因素的解决而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但存在着忽视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倾向,而且还存在着忽视生产力自身系统协调性的问题,使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变成了“单打一”地追求增长指标。一些地方出现了采取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的手段,以牺牲效益,浪费资源和能源,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产值指标一时增长的倾向。
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避免走别人已经付出巨大代价的老路。要更新陈旧的社会发展观,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把发展看作一个多元的过程,在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努力使社会诸因素的发展相互支持和配合,从而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社会系统和运行机制,不顾总体效益单纯追求“翻番”的倾向必须坚决纠正。
2.“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仅视为是客观物质因素的运动过程,还应包括对社会主体人及人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考察。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体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人是有主体意识的,生产力是人为着自身的发展才去创造的。因此,我们不能“见物不见人”或仅仅把人看作是“为物所用”的客体,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今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就要造就具有崇高理想、崭新价值观和丰富需求的人。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不以牺牲社会成员个体发展换取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需要依据社会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自觉的调节。否则,同样会在人的发展和“物”的发展之间出现失调现象。比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目的是为社会成员的丰富需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会产生盲目性,“庞大的商品堆积”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拜金主义和滋生“物”的占有至上心理等不良倾向。面对这种现实,如果只考虑生产发展的要求而忽视了对“物”和人的发展关系的正确调节,就不能把握好发展商品经济中兴利避害、趋利避害的尺度,就会使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扩大。当人们把“物”的价值放到首位,文化的价值降到次要地位的时候,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就会受到歪曲。
事实说明,如果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指导上缺少对“物”和人两种生产的正确调节,那么社会就会发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倾斜现象,就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付出过高的人的代价,就会在自己辛勤耕耘的现代化的田野上把粮食的种子和杂草的种子同时播下,以至弊端丛生,并为此所困扰。
因此,评价改革的成效和发展的得失,就要把握两个相互联系的尺度:一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对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做出科学评价;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体人意味着什么?对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从而对改革和发展的成效与得失做出价值评价。这两种评价尺度应当内在地统一起来。
3.社会总体发展战略思想的抉择。我国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可表述为:建立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思想要点包括:(1)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社会主体人的发展都取决于生产力这一最终决定力量,因此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总体发展的基础;(2)社会主体人的发展体现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社会的价值目标,在总体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3)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制定总体战略必须考虑各子系统的功能得到和谐的发挥和互相促进。
确立这一战略指导思想,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一般进程。它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总体框架,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贯彻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问题,关于现代化进程中矛盾冲突的解决问题,关于实现现代化的“代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