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冰雪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强调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2025年春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踏访东北三省,强调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明确提出“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为东北全面振兴把脉定向。
近年来,东北地区深入发掘冰雪资源,助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加快建设“中国冰雪经济高地”的步伐。文旅人气飙升、营商环境优化……一连串“热效应”正在“冷资源”中释放,成为东北振兴的“热引擎”。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语境下,东北地区正通过冰雪经济的战略性突破,形成独特的振兴路径。冰雪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社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冰雪经济的“热效应”为东北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系统性积极影响,激活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势能。
冰雪经济驱动要素重构和产业升级
冰雪经济的兴起,标志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换,从资源禀赋到创新要素的转化。通过实施“冰雪+”战略,东北地区构建了覆盖装备制造、文化旅游、赛事经济、教育培训的立体产业体系,驱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性改善,打破了“投资驱动”的惯性增长模式,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机制,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将自然禀赋升级为创新要素,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提升冰雪产业能级,更通过技术扩散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
冰雪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界限,促进了多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哈尔滨以冰雪旅游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 “吃住行游娱购” 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拓展了冰雪旅游的产业链,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了产业间的协同共进。冰雪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提升与发展;与农业、林业的协同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通过建立产业协同机制,促进各产业之间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与市场互动,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要素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为东北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冰雪经济推动社会文化重塑与文化认同
冰雪经济的发展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推动了地域文化的现代转化,彰显“第二个结合”的实践伟力。在东北,冰雪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地域文化的底色、民俗文化的灵魂。从起源于契丹人“四时捺钵”的冬捕活动一直流传到赫哲族等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隋唐时期的北室韦人和渤海人就掌握了滑雪技巧,于森林冰雪之中“椅木而行”,追逐猎物。冰雪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为冰天雪地注入灵魂活力,打开了冰雪经济发展新空间;东北地区“渔猎文明孕育的竞技精神、移民文化塑造的包容特质和工业文明培育的协作性”这三种文化基因,与冰雪经济形成文化契合。传统渔猎文化中的“冬捕”技艺被创新为国际冰雪节庆IP,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转化为高端冰雪服饰设计元素;冰雪文旅发扬了移民文化“闯”的精神,做足了“创”的文章;工业文明为冰雪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储备,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经济社会互构模式。融合创新的文化再生产过程,既保留了文化基因,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形态,成为东北振兴的文化动力。
以冰雪为媒,东北地区正在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认同的良性互动,冰雪经济的社会功能从经济价值延伸至文化认同重构,形成“产业—文化—社区”的共生网络。尤其是冰雪旅游与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使文化认同类消费占比提升,“尔滨热”的底层逻辑也正源于此。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魅力既释放了冰雪经济的巨大潜能,又持续增强了城市“软实力”。东北地域文化助力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冰雪经济高地,赋予冰雪经济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推动东北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
冰雪经济促进人才集聚与社会活力释放
冰雪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从冰雪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人,到冰雪运动教练、导游等,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涵盖了从服务岗位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各个层次。同时,冰雪经济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冰雪主题民宿、冰雪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这些就业与创业机会的增加,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还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释放了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冰雪经济发展,对冰雪产业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新契机,形成“技术—管理—服务”多层次人才梯队,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一方面,东北地区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了冰雪经济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于东北地区冰雪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冰雪经济加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结构发生质的跃迁。冰雪经济催生了新职业群体,如滑雪教练、冰雕师、雪场运营经理等,改变了传统产业主导的职业结构,打破了传统产业的人才锁定效应,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动态变迁,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冰雪经济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提供了新的社会流动渠道,社会流动性增强,点燃了社会活力新引擎。
冰雪经济助力区域协同与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东北地区三省一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在发展冰雪经济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东北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冰雪产业中的竞争力。东北三省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品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冰雪资源城乡双向流动机制的建立,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引入农村,开发农村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农村冰雪产业。另一方面,农村的冰雪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等资源引入城市,也丰富了城市的冰雪消费市场。
冰雪经济已成为激活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势能,不仅重构了东北地区的要素配置格局,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文化认同重塑与人力资本聚集和区域活力激发,形成了具有内生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冰雪经济,东北地区不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