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进:以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孙浩进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4-03-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引。我省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底蕴和优势,应坚持创新驱动,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挥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具有龙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以思维创新引领生产力变迁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跳出传统思维定势,敢于对标高标准。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新发展理念在生产力维度上的要求,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形成、发展以至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思维模式的更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百舸争流、只争朝夕的劲头。要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凝聚起思想共识,并以创新思维引领经济改革、生产力变迁。要突破旧有思想观念束缚,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实处,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方法论。

      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演进

      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振兴上大有作为。我省拥有一批打造“国之重器”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中锤炼出的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体系、创新人才体系等,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创新实力,在数字农业、生物医药、冰雪创意产业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场景,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创新发展,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特色。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创新发展、赶超发展的底气,有大有可为、必须为之的担当。我省应以创新增动能,在闯关夺隘中跑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重塑龙江振兴发展的新动力。要着力构建功能完备、机制灵活、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龙江,在空间科学、信息智能等领域创建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前沿领域科技研究,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掌握运用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生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要依托原始创新、基础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资源转化效率。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效对接,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支持科技重大专项,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支持全省孵化平台的技术溢出,聚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推动龙江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振兴“换道超车”。

      以创新合力形成乘数效应

      激发业态创新的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主动借势发展、抢占先机、下好产业创新的“先手棋”,把握新经济发展、新产业崛起机遇,激发龙江新业态成长的巨大潜能。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力争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领域推进超常规举措,增加优质供给,打造新发展动能,疏通促进业态创新的“快车道”,拆除阻碍业态创新的“篱笆墙”,为龙江优势产业插上“数字之翼”,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深挖要素创新的潜力。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是龙江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源头活水”。发展数字化领域新质生产力,要构建以数字要素为核心、技术创新为特征、安全可信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新体系,加快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根基。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龙江制造”迈向“龙江智造”。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融汇集聚创新合力。要深挖创新潜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前瞻性科技创新应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推进生产力现代化、新质化。要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集聚合力攻坚,促进龙江未来产业与创新集群深度融合,构筑龙江集聚协同攻关、多链融合创新、汇聚新质生产力的后发赶超优势。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