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共同推进的工业化,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的工业化,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的工业化,是开放合作与安全自主统筹兼顾的工业化。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我省要锚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的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走出一条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契合龙江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我省融入国内大循环、参与国际竞争、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引擎。
一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建设区域型、行业型和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行“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施制造业互联网专项行动,培育涵盖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链资源协同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创新一体化的数字转型生态。围绕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特点,开发集成一批工业应用程序,整合区域制造资源,形成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制造模式。
二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和集约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等设施,支持海量数字经济数据需求,构建未来网络创新试验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更好自由流动,依法合规开展数据共享、开放和交易。开发适合我省的云计算、大数据、工控软件等高端服务软件,以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发展载体,推动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三是大力培养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加大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矩阵。
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一是发挥大型头部企业的关键作用,推进跨地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发展和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立足已有传统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区高科技企业基础,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制造业集群。通过强化企业间战略合作、并购重组、联盟组队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二是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发挥集群集聚创新资源的优势,强化一流创新基础设施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瞄准未来产业变革和制造业升级方向,在集群内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优质制造。完善集群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和锻长板优势的链主企业,带动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集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能有效推动产品价值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成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重要发力点。我省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就要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以生产性服务助力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一是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制造业增长要实现由劳动力、资本、资源等传统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以创新设计为纽带和桥梁,助推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制造水平来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效能,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
二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要抓住定制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趋势,为服务业定制产品,改变以往单纯加工制造模式,开放设计制造数据、技术研发、信息物流等生产制造各环节的要素和资源,共享要素、协同制造,以资本为桥梁,形成上下游连接的综合体。
三是在政策上发力。鼓励有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进行兼并和重组,在行业领域形成龙头企业;相关金融机构要向企业提供便利,在产业基金的使用上给予新兴企业一定倾斜和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弹性和活力,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