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政北方发表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晓辉文章 作者:陈晓辉 来源:黑龙江日报政北方 更新时间:2018-06-04

      2018年6月4日,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晓辉在《黑龙江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政北方发表文章,文章题为《陈晓辉:新时代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现全文转载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在中国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一
      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艰难的探索。从无政府主义到改良主义,从实用主义到三民主义,中华民族都是前路茫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火种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找到了主心骨,中国社会在发展方向上找到了定盘星。1927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今日中国,正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现实写照。

      二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建设新时代的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能为建设这样的时代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马克思的“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能为建设这样的时代指出努力重点。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马克思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的人民主体思想,能为建设这样的时代指明价值主体。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马克思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的全球化思想,能为成就这样的时代提供行动指南。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因而,新时代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就是要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
      新时代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就要深刻理解“八个明确”落实“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展开。“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它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方法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生动展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导航仪”。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