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井冈山历史,弘扬井冈山精神 作者:文献信息中心 张跃 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更新时间:2016-11-18

       能够到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进行培训,学习井冈山精神和红色文化,我十分激动,让我对这次成长之旅倍感珍惜。在这里我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和访谈红军后代,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穿上红军服,带上八角帽,激动和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望着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我更加坚定了要学好井冈山精神,感受红色魅力,洗涤心灵的决心,如此才会不虚此行,受用终身。
      在井冈山上随处可见身着红军服,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学习红色文化的学员和感受井冈山红色魅力的游客,我仿佛置身于在敌人经济封锁中仍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井冈山斗争年代。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的360度全景油画和微缩景观完美融合,加上高科技声光效果展现的一幕幕画卷,让我真切体验“五百里井冈尽收眼底,八十年前烽火再现眼前”的真实情景;由600多名红军后代完成的大型汇演,我恍然间穿越回到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革命先驱用青春和生命点燃的星星之火,谱写的胜利篇章,正在由传承着他们红色基因的后代将历史重现,并将这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观众的一次次震撼中传递开来。重走红军挑粮小路,身体力行,体会了革命前辈们的艰苦,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担,感受了自我突破和坚持不懈的惊喜,这是党员们践行井冈山精神的新方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重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史,革命前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让我们一次次感动;不知不觉我心中那团激动的火焰被点燃,对革命先烈的敬畏和对党的敬仰犹然而生,心情难以平复,久久不能入眠。而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和真诚的鞠躬,并当着烈士们重温我们入党时的誓言,此时一切变得是那么的庄重,一种从未有过的,真真正正做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血液涌向全身并最终汇聚在脑海中凝聚成为更加坚定的信念!革命先辈的雕塑广场,一个个革命英雄的形象和事迹闪过我的脑海,印刻在我的心中。袁文才、王佐、伍若兰、王尔琢、张子清等先烈的出身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都为伟大的革命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五百里井冈,我们回顾的不止是革命历史,收获的还有革命斗志、革命信念和革命精神。只有700人的红军队伍,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我们共产党人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坚持,不断壮大,他们为何在物质匮乏的井冈山上能够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何能够在兵力数倍于自己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围剿中取得胜利,为何能够凭借一根扁担在绵延几十里的崎岖山路上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他们,靠的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靠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引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新思路;靠的是革命领袖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种菜挑粮,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的是相信和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靠的是在逆境中催人奋进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江泽民同志2001年视察井冈山时归纳提出的二十四字井冈山精神,是我们此行要体会和领悟,回去要传播和弘扬的红色精神。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掌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的斗阵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事迹,洗礼和荡涤思想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不应错过的事。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让红色融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血液和灵魂。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