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纬:优化高校人才发展环境 作者:刘经纬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21

      当前,在国家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南方许多高校出台特殊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展开“挖人大战”。近5年来,我省流出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超过千人,这种趋势仍在继续。我省高校人才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才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二是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加之,部分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尊才、重才、惜才、爱才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对人才缺乏必要的重视和尊重,在工作生活待遇上缺乏应有的保障,导致人才归属感和向心力降低。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解放思想,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

      解放思想,畅通人才省内有序流动的机制。优秀人才都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更优秀的合作团队,产出更高水平的成果,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他们拼搏成功的内在动力。对于黑龙江省内人才流动,要打开口子,“放水养鱼”。要畅通省内人才流动机制,使希望流动的人才在省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禁锢,大力推进“柔性引智”政策,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胸怀和格局,从政策上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我省能够快速引到人、用得好、出成果。

      简政放权,把人才使用、评价的权力交给社会和用人单位。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原有带有计划经济思维的人才管理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事业发展的需求。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定位,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政府负责确定人事编制、人才评价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各高校负责具体用人岗位设置、用人标准确定、人才使用过程评价、人才激励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并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

      科学评价,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更多价值。在高校人才评价、使用过程中,坚持党委全面领导与专家治学的有机统一,坚决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由各用人单位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采取有力措施重点遴选支持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有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以前瞻的眼光做好我省人才梯队规划和建设工作。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防范个别人钻政策空子,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改善环境,真正体现出爱才的诚心和用才的诚意。高校领导要“礼贤下士”,破除形式主义,真正深入基层,与人才交朋友,解决人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出领导爱才的诚心和用才的诚意。推进高校校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科学化,把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高校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让高校专家、教师在高校校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避免出现在校领导考核划票过程中“处长、科长好几百,专家、教师没几十”的怪现象。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加强高校对人才的服务保障,使教师能够专心育人、专心治学、专心干事,打造人才发展的优秀生态环境。(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