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廉:尽经时济势职责助发展振兴伟业 作者:张效廉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8-09-12

尽经时济势职责助发展振兴伟业

——在龙江振兴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效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需要审时度势、找准坐标,做到大势清、思路明。深入研究黑龙江经济发展重大课题,应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梳理剖析黑龙江历史性贡献、基础性优势、现实性问题和前瞻性愿景,在改革发展脉络中更好地探究黑龙江改革发展实践路径。

      一、从历史维度看,龙江改革发展积淀丰厚、基础丰实,今天的龙江,承载光荣梦想,孕育生机希望

      忆往昔——看黑龙江的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倾力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并称为“共和国长子”“共和国工业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累计提供了占全国2/5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2的铁路货车、1/7的商品粮、1/10的煤炭以及大量的重型装备与国防装备。当时,黑龙江经济发展竞争性优势表现十分突出,自然资源优势对经济增长产生强劲的拉动效应,国家政策倾斜使重工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位于中、俄、韩、日等国结合部的地缘优势为对外贸易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区域分工开始从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的比较优势格局,向资本与技术优势格局转变,尤其进入9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从要素驱动主导跨入报酬递增驱动主导阶段,对黑龙江发展冲击很大,一些支柱产业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逆向拉动,但奠基性潜质依旧十分明显。比如,老工业基地建设使“三大”(大企业、大学校、大科研所)云集,人力资源基础良好;我省中低产田改造、“五荒”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冰雪、森林、湖泊等旅游资源仍大有可为;冰雪文化、金源文化、北方边疆民俗文化等极具开发价值等等。

      看今朝——看黑龙江的基础性利好。一方面,黑龙江资源禀赋非常厚实,可以概括为“6个大”:①资源大富矿。黑龙江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界江、大矿藏、大农业、大边疆,孕育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潜力。②祖国大粮仓。全省耕地面积1.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居全国首位。2017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200亿斤,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③旅游大美地。全省A级旅游景区430多家,绿色生态游、白色冰雪游、蓝色湖泊湿地游、红色文化游、紫色边境游、红色革命文化游,各色旅游彰显黑龙江独特魅力。④工业大基础。拥有大庆油田、哈电气集团、一重、哈飞集团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形成了以能源、食品、石化、装备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⑤科技大实力。高校、科研机构分布广泛,“两院院士”和专业技术人才位居全国前列,哈工大、哈工程等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⑥开放大格局。全省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与200多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7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黑龙江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从营商和基础设施环境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比较好。从软环境——营商环境看,全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轮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1000多项,省级权力审批事项减少73%,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持续推进龙江企业家发展计划,目前,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7.4%。从硬环境——基础设施承载看,全省加强城市经济带建设,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铁路、公路、水利、机场等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骨架基本建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逐步落地生效。

      二、从现实维度看,龙江改革发展矛盾犹在、挑战犹存,今天的龙江,聚焦问题短板,正在砥砺共克时艰

      时代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实践列棋局,发展做注脚。现在,龙江发展步入新时期,必须清醒认识龙江发展诸多“不适应”“不满足”“不符合”问题,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扎实推进现代化新龙江建设。

      从体制机制方面看,存在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体制较早,退出计划经济体制很晚,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一度较多,“后遗症”十分深重。其中,“政府太强、市场太弱”是包括我省在内的东北转型升级的最大体制性障碍。国企改革方面,“大锅饭、铁交椅”问题,“表面有改制、实际无改制”问题,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都十分突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厘清,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屡有发生。

      从发展方式方面看,存在着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满足”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续力的关键因素。一段时间以来,黑龙江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着能源工业“一柱擎天”比例偏高的问题;产业链比较短、价值链不清晰,产业形态不够丰富、产业融合度不够高的问题;初级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科技附加值比较低的问题;产业供给链间断、产业物流链偏长的问题,制约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思想文化方面看,存在着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合”的问题。如果文化不过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强基固本”。一个时期以来,我省还存在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与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要求相悖的问题。比如,受传统人情社会影响,一些人遇事不是找政策、找法律,而是找熟人、走后门;创业发展上,不是依靠诚实劳动、完善提高,而是依靠投机取巧、建立拉结关系。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不依法依规,而是根据亲近远疏、感情厚薄来差别对待,这些问题深刻暴露了全省服务发展环境的不尽之处。

      三、从未来维度看,龙江改革发展定力十足、信心十足,今天的龙江,不断激流勇进,正在奋力破浪前行

      黑龙江紧紧围绕中央制定的各项改革方案破题立意、铺陈开来、精准执行,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还要在现阶段改革成果基础之上,继续聚焦四个方面要动力要活力。

      继续向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要动力要活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道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成为开启每一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思维,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破除惯性依赖思维,不能只吃资源这口饭,要创新发展新路径,释放政策最大优势;进一步破除小生产、官本位的思维方式,少坐而论道、少看表象,多触及本质、多解决短板问题。

      继续向深化改革、突破制约要动力要活力。当前,龙江发展面临着思想障碍与利益藩篱交织、调整阵痛与发展烦恼叠加的现实掣肘,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偏”问题,紧抓体制改革这个根本、把握国企改革这个重点、夯实经济转型这个基础、扭住动能转换这个关键、突出人才创新这个核心,推进各项改革挺进深处。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战略契机,加快形成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惠民富民”,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衔接、相得益彰。

      继续向转换动能、调整结构要动力要活力。从产业结构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已渐成大势。强调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更加呼唤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蓬勃发展。必须着力推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加强重大创新基础建设,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

      继续向优化环境、净化政风要动力要活力。一定程度上讲,新时代的区域竞争本质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必须把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摆上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加快交通、水利、通信、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着眼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人才高地,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时,继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精神文明建设、龙江优秀精神资源涵育等方面下功夫,营造淳朴务实的民风、讲道德守信誉的社风、有感染力牵动力的政风,让龙江好风尚成为营造发展环境的大优势。

      (摘编自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大庆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龙江振兴发展论坛”)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