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桐: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作者:姜欣桐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8-06-0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功能,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思想魅力,赋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以可能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无论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还是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都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以人类解放为己任,人类解放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图景,又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终极关怀;人类解放既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理解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也是认识中国现代化发展规律的伟大工具。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发展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要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前提。如果没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其本土性与民族性;如果没有“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其具体性和针对性;如果没有“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其通俗性和普遍性。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直面时代的问题,才有可能缓解矛盾和化解危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才能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适应新时代、应对新困难、完成新使命的思想。

      三、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不是真理的终结者,而是通向真理道路的开拓者。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尚无可供遵循的成功范例。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的过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邮编:150028 电话:0451-58670434 传真:0451-586700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ICP备11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