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参会代表
与会代表
与会代表
朱永浩:日本与黑龙江省合作发展前景

        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组负责人朱永浩在第四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中接受本院网站编辑采访。

        本站编辑:此次论坛您发言的要点?
        朱永浩: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有地缘优势,如何发挥其地缘优势,将“点”通过“线”连接起来并展开成“面”,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成功的、常态化的国际运输大通道。
        我在本届论坛上的发言,首先将分析当前建设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在制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在制度方面,中、日、韩三国之间有物流部长级会谈机制,中俄之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的合作框架,我认为在现有两个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中、日、俄、韩四个国家的国际物流合作机制。
        此外,我还将分析黑龙江省在建设国际运输通道方面的具体运作模式及其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黑龙江省在东北亚陆海联运的主要举措是推进陆海联运通道建设,促成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方式(中-俄-中)的运营常态化。例如,牡丹江市有一家国际运输企业叫华晟国运物流,这家公司现在做的模式就是将黑龙江省的货物通过俄罗斯的海参崴港口,转运到中国南方的上海港。
        当前,“中-俄-中”运输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的轨距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使用的是标准轨,而俄罗斯使用的是宽轨,所以中俄两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一直存在着必须换装的难题,这里就涉及到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的问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俄两国之间尚未签订过境货物运输协定。黑龙江省的货物通过俄罗斯的港口运到第三国(“中-俄-外”,这里外国包括日本和韩国、欧美国家),现在从运输手段上来说是可以运作的,但是中俄两国因为没有过境货物运输协定,所以利用“中-俄-外”运输方式的货主需要承担双重关税,这对货主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因此,我倡议在国际物流方面早日实现中、日、韩、俄四国的合作机制,中俄之间也应尽早签订过境货物运输协定。
        在形成多国合作机制、签订中俄过境货物运输协定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切实运作的切入点。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切入点是黑龙江省正在推动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项目。综合保税区能提供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服务,如何运作综合保税区将有很多文章可做。例如,日本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做贸易的中小企业在冬季受严寒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库存及运输成本较高,我们可以考虑将来利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所为中转站,对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日本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在这方面我认为中、日、俄三国今后会有很多合作空间。
        此外,我提议中国政府、黑龙江省政府、日本政府、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地方政府、俄罗斯政府、俄远东地区地方政府以及韩国政府共同参与,探讨共同成立一个由政府、研究机构、民间企业参加的工作组,工作组可以共同讨论如何建设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等议题,并区分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中长期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本届论坛发言中主要论述的问题。

        本站编辑:对于黑龙江与日本的合作发展您觉得以后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您个人的观点可以谈一下吗。
        朱永浩:近年来,黑龙江省非常重视与日本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以往,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具体主管招商引资部门,主要强调的是在土地上、政策上、税务上有什么优惠,或者着力说明在劳动力方面的有利条件,我觉得这点固然是重要的。此外,我认为还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提升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对日本企业来讲,硬环境固然是重要的。但在软环境上,投资企业的市场在哪里,投资所在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整合关系,这需要加以分析。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应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来证明今后能为外商投资企业在促销方面提供良好环境、配备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好能具体说明当地的环境优势。这里所说的环境优势既包括硬件还包括软件。
       第二,需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物流成本。我们知道,中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很多。如何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今后黑龙江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地方政府都强调,当地有多长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而投资企业更关心的是有哪些物流企业能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因此我认为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在对日经贸合作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物流问题。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协办单位: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