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日本九州圈的出路——与韩国东南圈携手强化对华“东北振兴”合作
发言人:日本东亚学会副会长·西南学院大学教授 小川雄平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为震源中心发生了巨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巨大伤害,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23000人。受灾难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发电机组出现炉心融毁严重事故,不仅导致所有机组报废,还发生核泄漏,由于核辐射污染导致食品类出口受阻,灾后重建受挫。核电站被毁引发严重电力不足,日本东京等多处不得不轮流停电。由于灾难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和零配件供应链的中断,使日本企业受海外销售额增加和日元升值影响的海外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
为全力应对灾后重建,菅直人内阁暂时放弃了此前将其定位为“第三次开国”的——关于日本加入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定(TPP)的热议。不过,在5月22日举行的日中韩第四次领导人会晤上的“首脑会谈”中,三国商定将在年内结束日中韩三国自贸区(日中韩FTA)的共同研究,明年开始进入缔约谈判。灾后的日本究竟应该选择TPP还是日中韩FTA,笔者认为,参加TPP实际意味着日美之间缔结FTA,从日本应该强化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角度,日本其实应该选择日中韩FTA才对。从现实角度看,日本依赖东亚活力获得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展望今后10年远景具有国土开发指针之称的《国土开发计划》也明确定位于各个广域地区发挥独自个性,摄取东亚活力,谋求未来可持续发展1。从明确昭示的迅速恢复灾后重建的角度,日中韩缔结FTA也是当务之急,日本必须强化与中韩之间的区域合作。本文力求探寻以震灾后日本九州经济圈的发展方向,活用日本《国土形成计划》规定的“地方自主性”,籍此提出日本摄取东亚活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协定(TPP)与日中韩FTA
环太平洋将将合作伙伴协定(TPP)源于智力、新加坡、文莱与新西兰之间在2006年缔结的以完全撤销关税为前提的高度自由化的FTA(P4)。
在2008年3月开始的投资和金融服务谈判中,美国的加入引人关注。现在,上述5国加上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和马来西亚,为在2011年11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上达成正式目标正在谈判。
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11月再次表明了积极参加TPP的意向。美国的意图是为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2010年后的5年实现出口倍增”的目标,将扩大出口瞄准了亚太地区,希望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TPP,高度自由化的一揽子协定,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整个APEC成员国。日本主张尽早加入TPP的推进派认为日本应尽早谈判,将日本的主张反应在协定中。但日本业已与智力、新加坡、文莱、越南和新西兰签署了FTA协定并正式生效,与秘鲁也已结束谈判,与澳大利亚正在谈判中,所谓参加TPP的谈判其实就是与美国的谈判,而且由于TPP是高度自由化的一揽子协定,从结果上看,意味着日本与上述5国的FTA签约失去意义。
事实上与美国的FTA谈判的所谓加入TPP,主要是日本汽车、电子、电器机械等对美出口产业。因为,自从2010年末韩国与美国缔结了FTA协定后,随着协定生效,韩国对美出口企业可以享受撤销关税的恩惠,日本对美出口企业处于明显不利的局面。例如,美国对卡车和轿车分别课以25%和2.5%的关税,美韩缔结FTA的结果,韩国制卡车和轿车没有了关税制约,使美国市场日本制卡车和轿车的竞争力被削弱。这样,日本的骨干产业汽车制造业遭受打击,将直接波及日本经济整体。由于汽车产业涉及上下游多种多样的零部件和材料消费,轿车生产减少1兆日元的话,日本GDP将减少3.1兆日元。当然,这也是日本经济过度依赖汽车产业的扭曲现象2。随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开发面市,零配件大幅减少的话,零部件和材料产业将走向何方,其对应之策可谓燃眉之急。
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美国市场的重要性。美国占日本出口份额在高峰的1986年为37%,之后逐年减少,2010年对美出口份额已经缩至15.4%。对此,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中国的份额占约两成,加上第三位的韩国,两国对美出口合计占27.5%,逼近三成。九州圈·福冈县对韩出口比重较大,中韩市场份额合计超过36%,是对美出口的2-3倍(参见附表)。由此可见,对日本而言,美国市场在缩小,重要性在降低,取而代之,中国和韩国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仅如此,日本对华出口额的近7成商品,对韩出口的近6成商品必须课税,撤销或削减关税效果明显,意义重大。如上,不言自明。日本当务之急不是是否加入TPP否,而是早日缔结日中韩FTA协定。
即使这样,与谈判TPP相同,日中韩之间缔结FTA,对农林水产的影响很大。虽然量不是很大,但日本对华大米、果蔬和水产品的出口已经开始,经历风雨的日本农水产业依靠高质量和安全性,对中韩扩大出口的可能性很大。由于WTO对农产品关税保护设定上限的趋势和与农业大国澳大利亚的FTA谈判已经开始,日本必须修改农业保护政策,40%的粮食自给率无疑将继续下降。不过,随着日中韩缔结FTA,三方深化合作的话,通过设立三国共同储备谷物制度,日本还是可以应对自给率下降的。例如,亚洲货币危机后,三国开始了货币互换制度,共同抵御有可能的金融危机。
如上所述,正确的选择不是参加TPP,而是早日缔结日中韩FTA协定。但正如日韩FTA谈判步履艰难一样,日中韩FTA谈判也绝非易事。但由于日韩缔结FTA导致的韩国方面贸易赤字完全可以通过韩国对华贸易盈余抵消,因此韩国态度有可能松动。那一种选择谈判都是长期化的,九州圈应未雨绸缪,以先于日中韩FTA的形式,积极开展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2.与韩国东南圈携手加强对华“东北振兴”合作
韩国已经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竞争取胜的关键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出了“创造性的广域发展战略”,制定了充分顾及人口、产业集聚、城市定位、历史文化的特殊性等的广域经济圈政策3。其结果,与蔚山广域市、庆尚南道一起组成“东南圈”的釜山广域市,针对友好城市的福冈市,提出了以两个城市为核心形成韩国东南圈和九州圈,据此形成超越国境的“超广域经济圈”的建议。福冈市也积极应对,赞同该提案,两市为形成上述超广域经济圈开始合作4。
两市应对形成经济圈的措施为,促进两地区民众跨越海峡频繁往来。从数字看,仅是利用定期航线(高速船及游轮)的旅客,2006年就突破100万达到107万人,2007年122万人,2008年110万人,都超过了100万人。2009年减少至87万人,2010年再度恢复到110万人5。上述频繁的人员往来,促进两市行政、大学和市民层面的各种交流,低迷的经济交流也日益充满活力,相信不久将会诞生超越国界的地域经济圈。
但是,韩国东南圈与日本九州圈在收入水准和产业构造上有相似之处,互补性相对较小,两地区形成超广域经济圈面临很多难度6。在此,我想对此提出能够促进两地区经济提携、经济合作的思考。具体对策就是,合作瞄准中国东北地区,以日中韩三国缔结FTA前期为节点,共同参与东北振兴。接下来,我稍微展开一下论述。
之所以着眼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该地区与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农林水产业比重较高。实际上,九州圈的农业产出额占全国的19.3%(2008年)很高,以水产、饲养奶牛、大米、柑橘和茶叶产地闻名的南部九州堪称日本的“粮食基地”。韩国东南圈的农林水产业产量占韩国整体的15.3%(2008年速报值)比重较高。中国东北地区大米、大豆、玉米、高粱等谷物产量占比全国16.9%(2008年),是中国的“粮食基地”。但由于中国加入WTO,受来自海外的廉价进口谷物的影响,东北地区农业也收到冲击7。历史上,日本的九州圈和韩国的东南圈就曾受到国外牛肉和柑橘进口自由化的冲击蒙受很大打击。
中国东北地区是盛产石油和煤炭的中国能源基地。以这些丰富的能源为基础,东北地区集中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中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集聚了与日本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一样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器设备等制造业产业。但是,随着石油产量的下降和生产设备的老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蔓延,继国有企业改革后,该地区开始实施东北振兴,旨在振兴半导体、电子零配件、汽车等新的加工装配产业,使原有的装备制造业获得重生。这一切似乎与日本九州的发展路径一脉相承。拥有丰富煤炭资源,被定位为日本的“能源基地”及“重化学工业基地”,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北九州先后经历了能源向石油的转换、出现公害、产业的“重厚大长”向“轻薄短小”转换等阶段,经历了诸多灾难和克服公害,现在的九州形成了以环境关联产业为主,半导体和汽车产业投资增加,以“硅岛”和“汽车岛”著称的产业模式。
如上,今天中国东地区面临的问题正是昔日日本九州和韩国东南圈曾遭遇过并逐渐克服的问题。即使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全盘照搬,但东北地区可以借鉴身边鲜活的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的经验,在东北振兴这样的地区振兴计划中,摸索环保理念的同时,规避无效率的开发活动,使振兴更具有实效。亦即享受“后发性利益”。反之,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的企业可以携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东北,参与东北振兴,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再开发、改造老化的设备等,寻觅合作商机。由于东北地区高铁建设和东部边境铁道的开通,东北地区交通和物流将更加便捷,将会为日本九州圈和韩国东南圈企业带来大量商机。
最后,想提出一个建议,即九州圈的博多港、韩国东南圈的釜山港、中国东部边境铁路起点的丹东港之间相互缔结“特惠港协定”,降低港口利用靠港费,削减物流成本8。降低幅度大的话,甚至可以与撤销关税相媲美,这也是促进日中韩FTA早日缔结的前哨措施。
此次震灾,能源问题成为广泛涉猎的话题,以此感受作为本文的结语。
核能发电的高成本在此次震灾中得到验证。现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理还遥遥无期,处理成本究竟是多少还无法准确预估。事实上,即使不发生事故,核能发电也是高成本。从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成本,到发电机组废炉处理成本,再到支付给核电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不能不说核能发电是高昂能源。甚至从极端角度考虑,我们这一代可能不能有效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和废弃机组,只有交给下一代人去努力,那样的成本计算根本不可能。因此,依赖核能发展已经是死胡同。
作为替代能源,风力、地热、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开发不断增加,问题主要集中在规模小且呈分散状态。想要获取大规模电力供应,就要依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做燃料的火力发电,因此,可以考虑中日韩朝共同开发和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俄罗斯远东分别向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九州铺设相应管线的话,可以成立“能源共同体”,据此带来地区的稳定和和平。超电导缆线的开发也在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使用天然气在俄罗斯远东发电,,使用超导缆线将电力供应到中日韩朝各国完全可能,“电力共同体”据此形成9。电力领域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互通有无。
附记:3月日本震灾发生后,中国各方面积极慰问日本,与日本渊源深厚的黑龙江省方正县向灾区捐了款,再此谨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