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参会代表
与会代表
与会代表
当代俄中经贸关系问题及前景
发言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 奥斯托洛夫斯基

   

    尽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还是以高速度在增长,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是以发展生产和消费为目标,这明显地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以脱离实际生产,建立财政管理工具为主,诸如股票,债券,国库券及其它衍生工具等。因此世界的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范围有限,仅在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的外贸系统,货币和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俄罗斯要想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侧重于与整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当然也包括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发展经贸关系。
    俄中关系的主要问题就在于高级别的军事政治关系与双方的经贸关系形成巨大的差距。就像一些媒体所指出的那样,“中俄关系政治热,经济冷”。当然,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双方的贸易总额2008年已经达到了560亿美元。
    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随之对俄中经贸关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009年双方贸易额下降到380亿美元,即使是2010年也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即554亿美元1。当前两国对外经贸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彼此相互投资的规模。在这方面,双方的动作都不大。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大概只有13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仅仅只有7亿美元。这意味着双方在相互投资和共同合作的项目上兴趣不大。
    应当指出,长期以来俄中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存在。如果说1998年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5.3%,那么10年之后就已经下降到了1.9%。对在此期间能源出口的比重由1998年的3.2%上升到2009年的49.3%。目前,俄中贸易结构在很多方面具有传统贸易的特性,也就是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供应单一品种,目前情况下是石油,换回的产品是机器设备 尽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还是以高速度在增长,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是以发展生产和消费为目标,这明显地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以脱离实际生产,建立财政管理工具为主,诸如股票,债券,国库券及其它衍生工具等。因此世界的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范围有限,仅在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的外贸系统,货币和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俄罗斯要想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侧重于与整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当然也包括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发展经贸关系。
    俄中关系的主要问题就在于高级别的军事政治关系与双方的经贸关系形成巨大的差距。就像一些媒体所指出的那样,“中俄关系政治热,经济冷”。当然,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双方的贸易总额2008年已经达到了560亿美元。
    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随之对俄中经贸关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009年双方贸易额下降到380亿美元,即使是2010年也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即554亿美元1。当前两国对外经贸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彼此相互投资的规模。在这方面,双方的动作都不大。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大概只有13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仅仅只有7亿美元。这意味着双方在相互投资和共同合作的项目上兴趣不大。
    应当指出,长期以来俄中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存在。如果说1998年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5.3%,那么10年之后就已经下降到了1.9%。对在此期间能源出口的比重由1998年的3.2%上升到2009年的49.3%。目前,俄中贸易结构在很多方面具有传统贸易的特性,也就是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供应单一品种,目前情况下是石油,换回的产品是机器设备(见表1)。
    资料来源:俄罗斯海关统计资料,莫斯科,2005年,第2卷,686—68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资料汇编和对外贸易等等部门相关年度的资料。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实际上比这还要多),阻碍了俄中贸易关系的发展。但应该指出的是,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主要与俄罗斯方面有关。
    首先在能源领域双方合作进展缓慢。一方面,俄中双方签署了石油管道运输的协议,从斯科罗季诺到大庆每年向中国供油1500万吨,同 时俄石油公司获得中国250亿美元贷款。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计划向中国的铺设两条天然气管道建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两条输气管道就是托木斯克到克拉玛依和萨哈林到大庆,该协议是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签署的。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谈判时提出,协议中的给中石油每1000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比欧洲市场低的很多,直到今天双方就天然气的价格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其结果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市场,并获得了一般许可,用以开发和生产南约洛坦天然气田。中国又以极快的速度建成了土库曼至中国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的天然气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中国内地输送。还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所依靠两个供气项目即北溪和南溪项目,而与这两个项目主要供气者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甚至与过境输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关系也不睦。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只能绑在欧洲这个市场上,没有输向东方的第二条可选择的线路。在当前情况下,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加强俄罗斯亚洲部分天然气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
    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2009年秋天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宝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落实这个规划纲要,尤其是在能源和交通领域,能使俄罗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亚洲部分地域广阔的优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方面对落实纲要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俄罗斯对纲要中的俄中合作项目工作准备不足就可以得到充分地证明。如果中国方面已经确定了行业、合作主体和合作企业所在地以及可能的投资规模等,那么俄罗斯方面,往好了说,也只能是确定了合作的领域以及整个联邦主体作为合作范围。因此,在这情况下促使俄罗斯成为中国原料供应者,并使俄罗斯经济依赖于中国经济。
纲要中第六章“中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单独列出一章。俄罗斯媒体已经响起了对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负面的评价,认为这是“俄罗斯的领导层把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资源出卖给了中国”。我认为,这些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处于一种宣传上的需要,“两国签署的纲要为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能源市场,开发和加工俄罗斯能源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我们有必要对纲要中两国区域合作的重点项目进行以下梳理,这些重点项目目录属于纲要的附件。
    在分析纲要文本说明的时候应该引起注意,它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在经济技术、金融及其他合作方面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些项目由中俄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具体实施”(纲要第六部分“中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
    因此,根据这样的表述很明显可以看出,项目的实施的可能必须是双方对所有的经营条件达成一致意见,并考虑到双方的共同受益,也就是说,要同时满足双方企业(公司),地方政府和俄中中央政府的利益。换句话说,在执行上述纲要的时候可能给俄罗斯方面带来损失的只能是俄方纲要的执行者,他们在与中方签署具体合作文件的时候不考虑“双方的利益”,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必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我们认为,中俄区域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不同形式的经贸和投资型经济特区,这是双方所共同关注的。目前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不仅影响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而且影响整个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否则,还会回到起点上,那就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又从中国进口消费品。
    在能源领域合作方面,除了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的支线斯科罗季诺至大庆之外,把阿穆尔州剩余的电量向中国东北地区出售,因为中国电力长期供应不足,同时建设托木斯克至克拉玛依的天然气管线是中俄能源领域重要的合作方向。推进俄罗斯大项目合作,向东北亚出口石油、天然气和电能不仅能解决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问题,同时也将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经济整体发展,而且将有助于有效地吸引外资。
     在运输领域的合作一定要发展远东地区与中国陆路边界的合作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跨额尔古纳河、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大桥);改造和兴建新铁路,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边境地区建设高等级公路;
     ——建设俄中交通运输走廊,以提高俄罗斯和中国港口的作用;水路“江海联运”从阿穆尔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直达哈巴罗夫斯克;铁路运输走廊“东便道”从中国出发,经过绥芬河—格罗杰格沃直达乌苏里斯克;
     ——俄中合作相互配合,以中国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呼和浩特,以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茨克和雅库斯克等为中心建设区域航空网;
    ——改建俄中陆路和水路边界口岸;
    为了使俄罗斯原材料经过深加工出口,首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外资企业在俄罗斯境内就感觉像在中国境内一样。我们认为,创造必要的法律框架应该借鉴中国的相应的法律,在俄罗斯采用这些法律,至少十年不作任何重大改动。在这种情况下,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自中国和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我们认为,在相关实验项目方面,应该首先建设各种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合资经营,边境贸易等。
    在我们开来,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继续加强合作区的建设将有助于全面地建设两种类型的合作区:
    ——建立俄中跨境贸易合作区(绥芬河—波罗格尼奇内;东宁—波尔塔夫卡,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共同开发抚远三角洲和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译者注);
    ——在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地区建设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合作区,区内拥有俄罗斯科学院科学中心和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伊尔库茨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样在中国的东北(哈尔滨,长春和沈阳)
    我们认为虽然俄中之间签署了合作规划纲要,但这只是迈出创建合作区的第一步。为了未来俄中更好地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要创建工业区、科技合作区,而且还要建设各种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些区形成产业聚集区,将成为未来俄中经贸发展新形式,其经验可以推广至远东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甚至全俄。
    规划纲要力图使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边疆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其工作日程中必须有计划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大项目(铁路、航空枢纽站、桥梁、边境口岸等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兴建酒店和现代化的写字楼,该写字楼包括宾馆和为商家提供一切便利的办公条件。
    同样俄中双方还应该在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全面地借鉴中国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在整个中国目前只有54个直属于国家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近10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不同部门。这些开发区的主要职能就是“孵化器”,在若干年内免除一切企业所应缴纳的各种税费,使资金全部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优惠期”结束之后,企业有权离开开发区自主销售自己的产品,但是企业把自己的成果出售给开发区管委会之后企业可继续留在开发区并按照现行的优惠税率缴税。俄中之间现在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上需要通过相关的决议,相互承认两个国家的专利权。这将使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速度提高2—3倍。为了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需要建立一个俄中科技合作工作组,一定吸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并具有长期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经验,熟悉中国的国情。
    环保问题也是俄中关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中方而言,已经有过一次污染事件,对近邻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吉林市(吉林省)化工厂苯流入松花江的事件,使阿穆尔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灌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农田修建运河,大量河水被拦截,直接导致下游俄罗斯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水位变浅,开始修建、额尔古纳河至达来诺尔湖的运河,不可避免地使额尔古纳河的来水量减少,水位变浅。为了避免和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建立一个俄中联合环境监测工作组,最好是每季度一次讨论环境热点问题,为两国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所谓的“灰色清关”。关于“灰色清关”的问题,不仅在官方文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且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也广泛地报道。“灰色清关”是一种半合法的对外贸易形式,这是由个别公司所垄断,其中包括经纪公司和海关部门,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个渠道大量中国的商品流进俄罗斯,多年来占据这个市场,从事着这个行业的就是那些“倒包者”。关于“倒包者”,他们依靠自己的经营活动,给俄罗斯亚洲部分中低入阶层的居民提供了生活日用品,由此降低当地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他们经常受到来自政府机关的压力,而实际上这个压力来自于大公司。但总体上他们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地恶化—限制重量,继续保留着人民币兑换卢布复杂的手续,人为导致海关排长队。
    由于俄贸易主要职能部门(海关、运输及仓库等等)都被一些经纪公司所掌控,俄罗斯欧洲部分中国日用品贸易,部分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完全被莫斯科的切尔基佐夫大市场(属于AST阿斯特集团)所控制。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从北京雅宝路一个40英尺集装箱运到切尔基佐夫大市场运价15万美元。因此,如果我们以此为依据,那么在切尔基佐夫大市场上没收了6000个40英尺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价值200亿美元,从北京到莫斯科费用大概占货物成本的45%。那么我们就明白了,按照这种方式在中国王府井一件商品价值5元人民币,而在莫斯科商店里就已经达到了5美元或者150卢布(商品一过俄中边界价格立即上涨6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所有经营中国商品商家绕过了国家的监管,都获得了超值的利润。这种现象给俄罗斯关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外汇大量流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与销售中国商品有关的各种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夏天俄罗斯不得已关闭了切尔基佐夫大市场。也没有为此安排一个替代的场所,毫无疑问,这对俄中贸易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对整个俄中关系也产生了影响。
    影响俄中经贸关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威胁论”,这个话题被俄罗斯许多媒体夸大炒作。我们必须明白,媒体中大部分这类文章和讲话都是面向西方的大企业或者是就是西方的公司。互联网大部分文章和公开出版物大多是从西方媒体直接翻译过来的。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威胁论”的概念不仅在俄罗斯存在,在世界各地也都存在,但是不同的国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人理解为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大量存在,接下来有被侵占的可能。日本人的理解是害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侵略(卢沟桥事件和南京大屠杀),害怕中国人报复。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害怕中国廉价的商品涌入,导致当地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由于俄罗斯大企业和西方提供的信息给俄罗斯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心里老是惴惴不安,这种心情肯定会对俄中经贸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俄罗斯境内大量中国人的问题,虽然数据显示俄罗斯境内的中国人不超过30万人,(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0.2%)。因此可以说,移民具有双重性质。根据俄罗斯的2007年统计资料,全年从中国来俄罗斯比俄罗斯去中国300万人次还多73万人次2。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08年在中国居留的俄罗斯常住人口(每年不少于6个月)大概有20万人。此外也不同意中国人口扩张的说法中国儿童在俄罗斯有多少这样的说法。如果提到莫斯科,在这里中国多数中国人都是短期居留的,而目前莫斯科各个学校占多数的是高加索的孩子,而不是中国人子女。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人口扩张的说法纯系子虚乌有,这只是一些俄罗斯大公司担心俄中经贸扩大合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而传播的论调。俄中经贸加强合作将使俄罗斯消费市场趋于饱和,而俄罗斯的商品无法与中国的商品“价格加质量”的优势形成竞争。
    近年来俄中经关系发展的经验表明,要想使这种关系变成有实质性内容,提高效率就迫切需要强化国家机关的协调作用,其中包括建立俄中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机制,完善支付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运输安全条件,建立调节纠纷有效机制,强化法律的作用。只有在这些方面双方都付诸努力,就能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促进俄中经贸合作全面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出口俄罗斯市场的战略也存在着问题。跟过去一样,中国仍然需求俄罗斯传统出口产品,如木材,钾盐和有色金属(铜,镍),以及需要增加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以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由于俄罗斯市场容量有限,增加出口跟过去一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中国进军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是整个“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只有最大规模地吸引俄罗斯的企业参与各种经济发展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参加能源工业领域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金和俄罗斯高新技术在具体的生产项目充分地利用,必将推动两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非常关注边境贸易和地区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及向中国出口能源产品,转让在高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换取中国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包括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铁路、港口和陆路口岸,以及借鉴中国的经验在俄中边界靠近俄罗斯一侧赤塔州、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地建设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
    为了促进边贸和区域贸易的发展,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增加工作力度:
    1.加强运输通道的建设,扩大俄中口岸的过货量;
    2.优化俄中贸易结构,提高机械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份额(如出口加工过的板材代替原木出口等等);
    3.加强科技合作,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心产品;
    4.鼓励俄罗斯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同样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改造以及农业开发的建设;
    5.提高哈尔滨、乌鲁木齐经贸洽谈会的地位,同时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如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和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地)举办类似于上述地区的经贸洽谈会,
    俄中边境贸易和区域经贸合作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俄罗斯更有效地参与的世界的分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减轻了后苏联时期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尖锐性。远东、贝加尔和西伯利亚等地适应市场经济并对外开放是促进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地区远离俄罗斯欧洲中经济中心。
    在目前的情况下,俄中边界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纲要的问题,对于俄罗斯而言,那就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对中国而言,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这些纲要如能够有效地衔接和协调将有利于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贸易多元化和俄中贸易结构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症结就在于俄罗斯出口的产品大多是资源类产品,从中国进口的大多是轻工业品和农产品。。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实际上比这还要多),阻碍了俄中贸易关系的发展。但应该指出的是,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主要与俄罗斯方面有关。
    首先在能源领域双方合作进展缓慢。一方面,俄中双方签署了石油管道运输的协议,从斯科罗季诺到大庆每年向中国供油1500万吨,同时俄石油公司获得中国250亿美元贷款。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计划向中国的铺设两条天然气管道建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两条输气管道就是托木斯克到克拉玛依和萨哈林到大庆,该协议是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签署的。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谈判时提出,协议中的给中石油每1000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比欧洲市场低的很多,直到今天双方就天然气的价格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其结果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市场,并获得了一般许可,用以开发和生产南约洛坦天然气田。中国又以极快的速度建成了土库曼至中国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的天然气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中国内地输送。还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所依靠两个供气项目即北溪和南溪项目,而与这两个项目主要供气者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甚至与过境输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关系也不睦。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只能绑在欧洲这个市场上,没有输向东方的第二条可选择的线路。在当前情况下,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加强俄罗斯亚洲部分天然气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
    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2009年秋天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宝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落实这个规划纲要,尤其是在能源和交通领域,能使俄罗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亚洲部分地域广阔的优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方面对落实纲要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俄罗斯对纲要中的俄中合作项目工作准备不足就可以得到充分地证明。如果中国方面已经确定了行业、合作主体和合作企业所在地以及可能的投资规模等,那么俄罗斯方面,往好了说,也只能是确定了合作的领域以及整个联邦主体作为合作范围。因此,在这情况下促使俄罗斯成为中国原料供应者,并使俄罗斯经济依赖于中国经济。
    纲要中第六章“中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单独列出一章。俄罗斯媒体已经响起了对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负面的评价,认为这是“俄罗斯的领导层把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资源出卖给了中国”。我认为,这些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处于一种宣传上的需要,“两国签署的纲要为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能源市场,开发和加工俄罗斯能源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我们有必要对纲要中两国区域合作的重点项目进行以下梳理,这些重点项目目录属于纲要的附件。
    在分析纲要文本说明的时候应该引起注意,它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在经济技术、金融及其他合作方面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些项目由中俄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具体实施”(纲要第六部分“中俄地区合作重点项目”)。
    因此,根据这样的表述很明显可以看出,项目的实施的可能必须是双方对所有的经营条件达成一致意见,并考虑到双方的共同受益,也就是说,要同时满足双方企业(公司),地方政府和俄中中央政府的利益。换句话说,在执行上述纲要的时候可能给俄罗斯方面带来损失的只能是俄方纲要的执行者,他们在与中方签署具体合作文件的时候不考虑“双方的利益”,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必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我们认为,中俄区域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不同形式的经贸和投资型经济特区,这是双方所共同关注的。目前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不仅影响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而且影响整个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否则,还会回到起点上,那就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又从中国进口消费品。
在能源领域合作方面,除了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的支线斯科罗季诺至大庆之外,把阿穆尔州剩余的电量向中国东北地区出售,因为中国电力长期供应不足,同时建设托木斯克至克拉玛依的天然气管线是中俄能源领域重要的合作方向。推进俄罗斯大项目合作,向东北亚出口石油、天然气和电能不仅能解决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问题,同时也将推动远东和西伯利亚经济整体发展,而且将有助于有效地吸引外资。
    在运输领域的合作一定要发展远东地区与中国陆路边界的合作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跨额尔古纳河、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大桥);改造和兴建新铁路,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边境地区建设高等级公路;
     ——建设俄中交通运输走廊,以提高俄罗斯和中国港口的作用;水路“江海联运”从阿穆尔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直达哈巴罗夫斯克;铁路运输走廊“东便道”从中国出发,经过绥芬河—格罗杰格沃直达乌苏里斯克;
    ——俄中合作相互配合,以中国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呼和浩特,以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茨克和雅库斯克等为中心建设区域航空网;
    ——改建俄中陆路和水路边界口岸;
    为了使俄罗斯原材料经过深加工出口,首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外资企业在俄罗斯境内就感觉像在中国境内一样。我们认为,创造必要的法律框架应该借鉴中国的相应的法律,在俄罗斯采用这些法律,至少十年不作任何重大改动。在这种情况下,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自中国和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我们认为,在相关实验项目方面,应该首先建设各种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合资经营,边境贸易等。
在我们开来,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继续加强合作区的建设将有助于全面地建设两种类型的合作区:
     ——建立俄中跨境贸易合作区(绥芬河—波罗格尼奇内;东宁—波尔塔夫卡,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共同开发抚远三角洲和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译者注);
      ——在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地区建设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合作区,区内拥有俄罗斯科学院科学中心和大学(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伊尔库茨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样在中国的东北(哈尔滨,长春和沈阳)
    我们认为虽然俄中之间签署了合作规划纲要,但这只是迈出创建合作区的第一步。为了未来俄中更好地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要创建工业区、科技合作区,而且还要建设各种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些区形成产业聚集区,将成为未来俄中经贸发展新形式,其经验可以推广至远东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甚至全俄。
    规划纲要力图使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边疆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其工作日程中必须有计划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大项目(铁路、航空枢纽站、桥梁、边境口岸等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兴建酒店和现代化的写字楼,该写字楼包括宾馆和为商家提供一切便利的办公条件。
    同样俄中双方还应该在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全面地借鉴中国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在整个中国目前只有54个直属于国家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近10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不同部门。这些开发区的主要职能就是“孵化器”,在若干年内免除一切企业所应缴纳的各种税费,使资金全部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优惠期”结束之后,企业有权离开开发区自主销售自己的产品,但是企业把自己的成果出售给开发区管委会之后企业可继续留在开发区并按照现行的优惠税率缴税。俄中之间现在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上需要通过相关的决议,相互承认两个国家的专利权。这将使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速度提高2—3倍。为了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需要建立一个俄中科技合作工作组,一定吸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并具有长期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经验,熟悉中国的国情。
    环保问题也是俄中关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中方而言,已经有过一次污染事件,对近邻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吉林市(吉林省)化工厂苯流入松花江的事件,使阿穆尔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灌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农田修建运河,大量河水被拦截,直接导致下游俄罗斯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水位变浅,开始修建、额尔古纳河至达来诺尔湖的运河,不可避免地使额尔古纳河的来水量减少,水位变浅。为了避免和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建立一个俄中联合环境监测工作组,最好是每季度一次讨论环境热点问题,为两国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所谓的“灰色清关”。关于“灰色清关”的问题,不仅在官方文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且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也广泛地报道。“灰色清关”是一种半合法的对外贸易形式,这是由个别公司所垄断,其中包括经纪公司和海关部门,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个渠道大量中国的商品流进俄罗斯,多年来占据这个市场,从事着这个行业的就是那些“倒包者”。关于“倒包者”,他们依靠自己的经营活动,给俄罗斯亚洲部分中低入阶层的居民提供了生活日用品,由此降低当地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他们经常受到来自政府机关的压力,而实际上这个压力来自于大公司。但总体上他们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地恶化—限制重量,继续保留着人民币兑换卢布复杂的手续,人为导致海关排长队。
    由于俄贸易主要职能部门(海关、运输及仓库等等)都被一些经纪公司所掌控,俄罗斯欧洲部分中国日用品贸易,部分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完全被莫斯科的切尔基佐夫大市场(属于AST阿斯特集团)所控制。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从北京雅宝路一个40英尺集装箱运到切尔基佐夫大市场运价15万美元。因此,如果我们以此为依据,那么在切尔基佐夫大市场上没收了6000个40英尺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价值200亿美元,从北京到莫斯科费用大概占货物成本的45%。那么我们就明白了,按照这种方式在中国王府井一件商品价值5元人民币,而在莫斯科商店里就已经达到了5美元或者150卢布(商品一过俄中边界价格立即上涨6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所有经营中国商品商家绕过了国家的监管,都获得了超值的利润。这种现象给俄罗斯关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外汇大量流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与销售中国商品有关的各种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夏天俄罗斯不得已关闭了切尔基佐夫大市场。也没有为此安排一个替代的场所,毫无疑问,这对俄中贸易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对整个俄中关系也产生了影响。
    影响俄中经贸关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威胁论”,这个话题被俄罗斯许多媒体夸大炒作。我们必须明白,媒体中大部分这类文章和讲话都是面向西方的大企业或者是就是西方的公司。互联网大部分文章和公开出版物大多是从西方媒体直接翻译过来的。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威胁论”的概念不仅在俄罗斯存在,在世界各地也都存在,但是不同的国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人理解为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大量存在,接下来有被侵占的可能。日本人的理解是害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侵略(卢沟桥事件和南京大屠杀),害怕中国人报复。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害怕中国廉价的商品涌入,导致当地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由于俄罗斯大企业和西方提供的信息给俄罗斯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心里老是惴惴不安,这种心情肯定会对俄中经贸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俄罗斯境内大量中国人的问题,虽然数据显示俄罗斯境内的中国人不超过30万人,(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0.2%)。因此可以说,移民具有双重性质。根据俄罗斯的2007年统计资料,全年从中国来俄罗斯比俄罗斯去中国300万人次还多73万人次2。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08年在中国居留的俄罗斯常住人口(每年不少于6个月)大概有20万人。此外也不同意中国人口扩张的说法中国儿童在俄罗斯有多少这样的说法。如果提到莫斯科,在这里中国多数中国人都是短期居留的,而目前莫斯科各个学校占多数的是高加索的孩子,而不是中国人子女。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人口扩张的说法纯系子虚乌有,这只是一些俄罗斯大公司担心俄中经贸扩大合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而传播的论调。俄中经贸加强合作将使俄罗斯消费市场趋于饱和,而俄罗斯的商品无法与中国的商品“价格加质量”的优势形成竞争。
    近年来俄中经关系发展的经验表明,要想使这种关系变成有实质性内容,提高效率就迫切需要强化国家机关的协调作用,其中包括建立俄中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机制,完善支付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运输安全条件,建立调节纠纷有效机制,强化法律的作用。只有在这些方面双方都付诸努力,就能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促进俄中经贸合作全面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出口俄罗斯市场的战略也存在着问题。跟过去一样,中国仍然需求俄罗斯传统出口产品,如木材,钾盐和有色金属(铜,镍),以及需要增加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以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由于俄罗斯市场容量有限,增加出口跟过去一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中国进军俄罗斯市场的战略是整个“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只有最大规模地吸引俄罗斯的企业参与各种经济发展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参加能源工业领域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金和俄罗斯高新技术在具体的生产项目充分地利用,必将推动两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非常关注边境贸易和地区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及向中国出口能源产品,转让在高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换取中国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包括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铁路、港口和陆路口岸,以及借鉴中国的经验在俄中边界靠近俄罗斯一侧赤塔州、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地建设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
    为了促进边贸和区域贸易的发展,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增加工作力度:
    1.加强运输通道的建设,扩大俄中口岸的过货量;
    2.优化俄中贸易结构,提高机械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份额(如出口加工过的板材代替原木出口等等);
    3.加强科技合作,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心产品;
    4.鼓励俄罗斯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同样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改造以及农业开发的建设;
    5.提高哈尔滨、乌鲁木齐经贸洽谈会的地位,同时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如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和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地)举办类似于上述地区的经贸洽谈会,
    俄中边境贸易和区域经贸合作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俄罗斯更有效地参与的世界的分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减轻了后苏联时期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尖锐性。远东、贝加尔和西伯利亚等地适应市场经济并对外开放是促进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地区远离俄罗斯欧洲中经济中心。
    在目前的情况下,俄中边界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纲要的问题,对于俄罗斯而言,那就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对中国而言,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这些纲要如能够有效地衔接和协调将有利于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贸易多元化和俄中贸易结构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症结就在于俄罗斯出口的产品大多是资源类产品,从中国进口的大多是轻工业品和农产品。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协办单位: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